第07: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鹊桥仙》女主角探析
~~~———《鹊桥仙》女主角探析
2012年08月2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少游情向谁诉
———《鹊桥仙》女主角探析
  □许伟忠

  秦少游词《鹊桥仙》揭示了爱情的真谛,是千古绝唱,也是千古之谜。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爱情誓言倾诉的对象是哪一位幸运女子,人们曾经做过许多推测。由于词的创作年代难以考订,故历来众说纷纭,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托词说”。偶尔搜索“百度百科·秦少游”,发现在《鹊桥仙》后有这样一段评价:“如果结合他放浪的情感经历来看,完全可以大胆地假设,这只是秦少游安慰痴情女子的托词,或者说摆脱一段旧恋情的美丽借口。”尽管这只是一个“大胆假设”,并无确凿依据,但如今是网络时代,其影响不可小觑。 

  我们不否认少游曾有过“放浪的情感经历”,当年,少游词曾“唱遍青楼”,作为一个深受各界欢迎的流行歌手,其“粉丝”必定不在少数,因爱其文而钟情于其人者也一定不乏人在。少游传世不多的词作中,以爱情为题材的约占半数之多,而其中的主人公大多为青楼歌女。少游自己从来也不刻意讳饰,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词牌下原来就有一个副题:“赠妓娄冬玉”。按照一般世俗观念,文人墨客与歌女萍水相逢,不过是逢场作戏,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情。遇到某个痴情女子死缠烂打,为了脱身,说一些好听的话敷衍塞责一下,这在风月场中可谓司空见惯。但若以这样的观念揣度少游,则难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少游是性情中人,即使出入青楼楚馆,他也用情至真、至深,很少逢场作戏式的敷衍。如《梦扬州》中,那位歌女频频出现在少游梦境之中,少游作词题赠,并为之自创一个词牌,其用情至深可见一斑。特别是那首被称之为婉约词压卷之作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很难想象,不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真爱,不是痛彻肺腑的依依惜别,能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爱情佳作?恰如清人冯煦所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蒿庵论词》)秦少游“为情而造文”,却没有丝毫的“矫情”,因而有评论家把少游词看着是他的“心灵自传”。诚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确有可能是为了安慰某个女子;但是,这个女子一定已经在少游心中占有相当的位置,少游的劝慰也一定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而非刻意编织的言不由衷的“美丽借口”。如果说少游为了摆脱一段旧恋情,会煞费苦心地编织“美丽的借口”,是对其性格的曲解甚至亵渎;那么一个并非真情实感的“美丽借口”,就被视为爱情的经典之作,千古传诵,历久不衰,那也是对世人审美情趣的一种低估和亵渎。 

  有人推测,这个“托词”有可能是对徐文美而言。徐文美是少游明媒正娶的发妻,然而有两个现象常常引起词评家们的注意:其一,少游情感丰富且擅长诉诸文字,而少游词的主人公或倾诉对象大多为青楼女子,偏偏冷落了徐文美。其二,秦少游与徐文美存在“聚少离多”的状况。从19岁结婚到37岁出仕之前,理论上少游与徐文美在一起的时间长达18年之久。18年中,少游创作了大量的情词(诗),情感委婉细腻,感人至深,但是词评家们认为没有一首是写给徐文美的。所以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少游和徐文美不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没有真正的爱情基础。徐文美许多时候独守空房,难免会心生“闺怨”,有“闺怨”就需要安抚。少游是秦家长房长孙,从维护家庭以至秦氏家族和谐稳定的角度,给徐文美一点情感上的安抚就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推测破绽颇多:其一,少游与徐文美的婚姻具有毋庸置疑的合法性,不同于牛郎织女的自由结合,违背了家长———王母的意愿,遭到了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的坚决反对。其二,少游与徐文美有条件也有可能堂而皇之地耳鬓厮磨。其三,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少游与徐文美“聚少离多”,但相聚的频率肯定远远超出与少游接触过的其她任何一个女性,所生一子二女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其四,少游与徐文美的婚后生活是和谐美满的,从少游诗文中可觅得些许踪迹。元丰六年(1083),少游第二次落第后闲居在家,写过一篇《蚕书》,题下“小序”云:“予闲居,妇善蚕,从妇论蚕,作《蚕书》。”“妇”当为徐文美无疑。少游能够与徐文美一起“论蚕”,让我们看到他们之间尽管没有那种才子佳人式的卿卿我我,却有着耕读世家夫妻间男耕女织式的平淡自然。《田居四首》表现少游闲居在家、参与农事的场景,其一云:“鸡号四邻起,结束赴中原。戒妇预为黍,呼儿随掩门。”读者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劳动、生活的场面,还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爱情的和谐。这样的环境气氛中,如果出现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式的劝慰,不是显得很矫情吗? 

  二、“思君说”。清代著名词评家黄苏在其代表作《蓼园词选》中说:“少游以坐党藉被谪,思君臣际会之难,因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婉恻缠绵,令人意远矣。”这段话要点有两个:一是时间上,认为《鹊桥仙》作于少游被贬南迁之后,属少游的后期作品;二是《鹊桥仙》的主题并非爱情,爱情只是被拿来说事的,是“托双星”故事以言志,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依黄苏之说,词中的女主角就不是少游所钟爱的某个女子,而是那个南面称孤的当朝天子。这一观点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甚至具有颠覆性的意义。然此论既出,作为一家之言,后世词评家多有保留,采取了一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态度,原因在于“思君说”自身有许多破绽,难以自圆其说。 

  1、从时间上看,《鹊桥仙》与少游后期的情感历程龃龉不合。《鹊桥仙》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看,一般认为是少游家居或初入官场时期的作品。少游词情感的基调是感伤,中国词坛有“千古伤心淮海词”之说。但是年轻时候的少游慷慨豪隽、率真而达观。“往吾少时,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陈师道《秦少游字序》)尽管因为科场受挫、情场失意等不尽人意之事,而时不时流露出一些失意之情,然只是如“山抹微云”般的淡淡的一抹愁绪,与后期的多愁善感、哀怨凄婉形成强烈的反差。评论界一般认为少游思想性格演变的时间节点是其改字前后,笔者以为,真正促使秦少游心态由达观向上转而心灰意冷直至哀怨、绝望的时间节点还要再往后推8、9年,即“坐党藉被谪”之后。贬谪之初,少游对京城仍有眷念惜别之情,对当权者尚存有一些幻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贬谪的升级,渐感前程渺茫,回归无望,屡屡流露出误入仕途之意,情绪渐趋伤感沉郁,作品风格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踏莎行·雾失楼台》写于贬谪郴州期间,王国维评价说:“少游词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人间词话》)滞留雷州期间,少游内心深深绝望,自作《挽词》,想象自己死后丧葬过程的凄凉、寂寞,字字含泪,惨痛之烈令人不忍卒读。从少游后期作品中,读者不难理出他被贬后从消极到哀怨、从凄婉变凄厉、再从绝望而决绝的情感脉络,与《鹊桥仙》中表现出的境界不相一致,甚至是格格不入。这样的心态之下,说少游还有什么“慕君之念”,情感上还那么达观大度,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少游的“慕君之念”不可能发生在贬谪后期,那么有没有可能发生在早年,即家居或初入官场之时呢?回答也是否定的。少游用世思想占主导地位,期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多年科场打拼就是这种思想的突出表现。因而我们说,少游思君完全有可能,但是如《鹊桥仙》中的“慕君之念”却没有可能。少游入仕较晚,37岁之前一直未能“沐浴皇恩”,尚未经历“金风玉露一相逢”的他,怎会生出“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感慨;初入官场,无论是在蔡州为地方官,还是在皇城为京官,尚未因党争而被贬出京城,遭遇分离之痛,又何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激情表白呢? 

  2、从主题上看,男女关系难以与君臣关系类比。尽管词评家认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是少游词中常见手法,比如《满庭芳·山抹微云》、《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等都是明写艳情、暗寓身世之作,然也只不过是以歌女们的失意惆怅,恋人们的无奈分手、佳期难再,委婉地抒写词人怀才不遇的心境,《鹊桥仙》自然也可划入此类。但要说少游“托双星以写意”,表达自己的“慕君之念”则十分牵强。织女、牛郎虽有天上人间之隔,婚后却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像一对普通人家的夫妻一样,其地位是对等的。而臣子、特别是像少游这样的“小臣”,与君王之间的距离何止万千之遥。“淮海小臣……念身非谏官,职非御史,出位犯分,重烦有司之诛,隐忍逡巡而不敢发。”(《进策·序篇》)可见少游平时根本见不着皇上,空有满腹经纶也没有申达的渠道。好不容易天赐良机,朝廷开制科,少游得以参加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考试。他精心准备,进呈代表自己治国方略的策论五十篇,然也无果而终。这样的君臣关系地位悬殊何异于天渊,少游恐怕不会天真到拿之与自己相知相爱的女人来进行类比吧。 

  3、从立意看,《鹊桥仙》意在表明,时空距离之遥并不真正构成爱情的障碍。这是《鹊桥仙》超出历代同类题材作品,成为千古名篇的根本原因所在。词的落脚点不在刻意渲染双星相会之难、之短,也不因“会少离多”而哀怨感伤,而是在强调:只要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即使天各一方,也胜过朝夕厮守。这种爱情观在词中是通过一方对另一方的劝慰表达出来的,体味词意,是少游对恋人、即男方对女方的劝慰。须要强调的是:少游是劝慰而不是自慰!如果按照“思君说”推论,是否可以这样说:少游尽管深感君臣际会之难,尽管被贬之后满腔怨愤无处倾诉,却仍然十分豁达大度地去劝慰皇上:陛下呀,虽然我被贬在蛮荒之地,君臣关山阻隔,难得见面,但是不要紧,只要我们心灵相通,又何必在意是否一定侍奉在您身边呢!这显然有悖于常理,也有悖于少游的一贯性格以及被贬以后的心境。 

  三、“誓言说”。认为《鹊桥仙》是少游献给某个挚爱女子的爱情誓言。体会渗透在《鹊桥仙》字里行间的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我们认为其女主人公至少应当符合三个条件:其一,曾与少游交往以致互生爱意,直至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情;其二,与少游虽有情感却没有结合,或者虽然结合却难以长相厮守;其三,分手原因不是双方情感破裂,而是因为某种不可抗拒的外力。而正所谓爱恋越深伤害越深,令少游在分手之际或之后,深感心爱之人伤痛之心须要情感抚慰,自己的至诚之爱须要一吐为快,于是将真情诉诸笔端,写下了卓绝千古的《鹊桥仙》。那么,有幸得到少游这一爱情誓言的女子会是谁呢?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可能: 

  1、边朝华。元祐八年(1093),少游在京城为官,这是少游一生中仕途最为顺利的时期,官至国史编修官、左宣德郎、秘书省正字。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心境之下,少游纳京都女子边朝华为侍妾。朝华不仅相貌出众,而且性格贤淑。新婚之夜,少游满怀喜悦之情作诗一绝:“天风吹月入栏干,乌鹊无声子夜阑。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四绝之一》)直接把朝华比作了天上的织女。当然也有人说,牛郎、织女天上人间,夫妻好景难长,终要分离,因而把这首诗看着两人后来分手的“诗谶”。 

  第一次分手即在当年,少游诗《遣朝华》真实记载了这一令人断肠的时分:“月雾茫茫晓柝悲,玉人挥手断肠时。不须重向灯前泣,百岁终当一别时。”一轮明月,云遮雾罩,连打更之声也是那么的悲伤。“百岁终当一别时”,与“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劝慰似有相通之处。富有戏剧色彩的是,朝华回家后仅20来天,又回到了少游身边。“朝华既去二十余日,使其父来云:‘不愿嫁,乞归。’少游怜而复取归。”(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时隔不久,少游因受党争牵连,出任杭州通判。朝华坚持随少游一道南下,踏上贬谪之途。可是行程方至淮上,少游便再次遣归朝华。《墨庄漫录》载:少游因与道友谈论,感叹光阴荏苒,回来对朝华说:“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并立即派人赶回京师,叫来朝华的父亲,将其带回京城。少游作诗《再遣朝华》,表达了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手的无奈与痛楚。纵观少游与朝华的婚姻,从纳到遣,到再娶到再遣,一波三折,前后仅仅一年左右。是两人性格不合闹别扭,是少游性格反复无常,还是少游真的要一心“修真”呢?都不是。朝华性情贤淑,少游又是个用情至真的情种,两人的爱情基础是牢固的。少游一遣、再遣朝华的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原因。 

  如前所说,初纳朝华是少游仕途最为顺利的时候,然政坛风云瞬息万变,少游预感自己命运将发生重大转折,不愿牵累朝华故先遣之。初遣大约在离京前,再遣之时少游已在贬谪途中。《遣朝华》、《再遣朝华》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慰,《鹊桥仙》中虽然没有出现朝华的名字,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将其看着是少游对朝华更富情感、更具说服力的劝慰之词。 

  2、王朝云。朝云原为钱塘歌妓,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收为侍女,后又收为侍妾。朝云聪慧伶俐,东坡常常引之为知己,曾经感慨说:“知我者,朝云也。”因为东坡的关系,朝云与少游也较多交往。首先从朝云、朝华二人名字看,有专家考证,东坡把朝云想象成巫山神女,并依据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词义为之取名。东坡纳朝云在先,少游纳朝华在后,可以推知是少游依“朝云”为“朝华”改名,以致让人产生疑惑:东坡、少游为师友,两人的侍妾是否为姐妹?元祐年间,“苏门四学士”齐聚京城,常常往来于东坡家中。东坡也常常让朝云载歌载舞,为众人品茗、饮酒助兴。一日舞罢,东坡示意朝云向少游求取诗词。少游也不推托,乘兴即席赋《南歌子》一首。词中以楚襄王比恩师东坡,以巫山神女比朝云,以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爱情故事,比喻东坡与朝云的结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游丝毫没有掩饰对朝云的倾慕。末句“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兰台公子本指宋玉,而唐代即以兰台称秘书省,此时少游官职为秘书省正字,巧合“兰台”二字。因而少游以宋玉自比,与朝云开了一个玩笑,也委婉表达了赞美、倾慕和思念之情。大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近年有专家考证,冯梦龙小说《苏小妹三难新郎》中的苏小妹,其生活原型就是王朝云。少游与朝云当面玩笑,事后是否会继续地暗恋相思呢?少游另一首词《浣溪沙》似乎向人们传达出了某种信息。词上片是对某女子美貌的描绘,下片“料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今生有分共伊么”,提及宋玉和楚襄王,虽然没有出现神女的名字,但是与楚襄王联系在一起的这位美人只能是她。 

  少游对朝云心存爱慕,但是他并没有“情”令智昏,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近年,有人试图以词的最后四字“朝朝暮暮”为切入口,破解这首词暗藏的爱情密码,认为这是引用了《高唐赋》中“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典故,暗寓了“朝云”的名字。解读出来就是:只要两情相悦,又何在乎真正拥有“朝云”其人呢?“爱情的意义并不在于拥有”,这种情爱观在当年是非同凡响的,有点类似于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而这种表达,既表达了对朝云的爱慕之意,又不逾师生、朋友之礼,这无论是与少游的身份,还是与东坡的关系,都是较为恰当的。 

  (待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时尚新干线
   第05版:专版
   第06版:又是一年军训时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专版
编者按:
秦少游情向谁诉
高邮报特别报道07秦少游情向谁诉 2012-08-23 2 2012年08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