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补偿方案,让群众更实惠。每年,市合管委、合监委召开联席会议,讨论修订补偿方案,不断降低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扩大补偿范围,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据统计,自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全市已有761.5万人次享受基金补偿,累计发放补偿金6.25亿元,基金使用率90%以上。参合人员住院补偿封顶线由2003年的2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8万元;政策范围内补偿比由2003年的20%左右提高到今年的75.1%;市外转诊率由2003年的33.2%降低到目前的11.7%。
2、建立大病基金,让救助更给力。在实现参合全覆盖、普遍提高群众受益程度的基础上,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新农合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按人均10元标准筹集落实600万元,建立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等10类(11种)重大疾病实施再次救助。今年又新增5种治疗技术肯定、愈后较好的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减轻群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改革支付方式,让控费更有效。一是继续实行门诊总额预付与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激励付费模式。鼓励基层单位拓展以慢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从而减少门诊统筹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探索推行住院按病种与住院基金总额预算的付费模式,同时辅以"一费两率"的控制指标。出台按病种结算管理办法,筛选22个单病种,实行定额付费方式。同时,明确规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范围外费用比率和住院率等控制指标。
4、拓宽监督渠道,让基金更安全。为保障基金管理和使用安全,在严格执行内部“六项工作制度”,加强财政、审计等专业机构定期审计的同时,去年,市合管委通过聘请108名含乡镇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村组干部、参合农民组成的新农合稽查队伍,重点对新农合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核心环节实行有效监管,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今年,还出台了稽查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稽查员队伍建设。
5、创新筹资模式,让缴费更方便。在继续推行定时间、定地点、定标准的“三定筹资”模式基础上,今年,我市探索与国有商业银行合作,推行健康“一卡通”制度,借助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打造集“参合缴费、就诊刷卡、结算补偿、健康信息查询、金融服务”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卡,既方便参合农民、更便于资金监管。 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