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23日,记者沿着运堤路进行了一次实地探访。记者沿着运堤路北端的国雄路路口往南行驶,不到一公里,出现了第一个岔路口,这是个丁字型的路口,路边没有任何指示标志,记者停车向熟悉周边路况的行人询问,被告之从这个丁字路口左转向东是御码头路。
从丁字路口继续往南,过了运河二桥的东入口,看到了运堤路的第二个丁字路口,此处岔路口也没有看到任何路牌设施,更没有看到“运河二桥”的字样。“麻烦问一下,这个路口通往哪条路。”记者指着通向市区的岔道,再次停车向路人询问,“通湖路。”
“哪里通向体育场?”就在记者询问时,对面有辆轿车车主也摇下车窗询问路人。“哦,你开过了,应在前面那个路口转弯。”无奈,轿车只好调转车头往回行驶。
记者沿着运堤路继续往南行,果然,发现不远处出现了一个小岔路口,依旧没有任何指示牌,而且此路段两边的绿色植物长得比较茂盛,稍不留神就过去了。“高公桥路。”记者认真记下了此处的地名。
从国雄路路口开始,记者一路南行、一路询问、粗略统计发现,长约3.5公里的运堤路,共有国雄路路口、御码头路路口、通湖路路口、高公桥路路口、府前街路口、琵琶路路口、新华西路口等大小7个岔路口,其中仅琵琶路路口有明显路标(如图),其他路口处都是空无一物。此外,不少路口被绿化遮掩,路人稍不注意就会错过。希望有关部门对此事予以关注,以方便行人出行。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