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我有幸走访了不同地区的两所四星级高中,通过两所学校的两处细节对比,我深深感到,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细节的积累。
两所学校分别地处农村乡镇和县城,大门入口处都醒目地竖着一块相同的电子显示屏,都有着与省四星级高中相匹配的系列建筑,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排列有序。早春的二月,春寒料峭,但校园内都依旧绿色婆娑,腊梅花含苞欲放,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但两所学校在两处的不同细节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处是传达室的玻璃颜色,农村的学校传达室安装了无色玻璃,可以让人在外面直接看到传达室内部。而县城的这所学校则安装了一种墨绿色玻璃,白天我从外面向里看是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另一处是校门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农村学校的滚动显示着“学生使用手机的十大危害”,而县城学校的则滚动显示着“学生常规‘十不准’”,其中一条就是“不准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相比于学校气派的大门,我们经常会忽略旁边的传达室,传达室的玻璃就更被认为无伤学校大雅了。但保安在墨绿色玻璃里面观察进校学生是否佩戴胸卡、是否着装校服,不由得就让我想起了“隐蔽执法”、“钓鱼执法”,这样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吗?看一下司机经过危险路段时的反应就知道了。当有交警站在那儿时,司机早早地就开始减速慢行,但当没有看到警察时,不少司机就心存侥幸呼啸而过。学校的教育应该是阳光、公开透明的,应该是正面引导为主。试想,学生一到学校门口就看到着装整齐的保安威严地站在传达室内,他们在潜意识中定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检查自己的胸卡佩戴及着装情况,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迈入校园,这就是学校的一种无声教育。玻璃的透明化也许对学校保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育无小事”,只要有育人的需要,我们就应该细心地注意每个细节。
再看“学生使用手机的十大危害”和“学生常规要求‘十不准’”的对比。这两所学校的方式是典型的“攻其一点”与“全面出击”的关系。“学生常规要求‘十不准’”确实需要落实,但教育学生不能靠口号,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定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不讲清道理,再好的规矩也不会落到实处,空洞的口号与要求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发手机在学生中的大规模使用,讲了没有效果的要求不如不讲。想让学生不要使用手机,就必须首先讲清楚不使用手机的理由,让我们简要浏览一下“学生使用手机的十大危害”吧:“频繁使用,损身又害心”、“考试作弊,冲击考风”、“破坏校纪,影响教与学”、“乱交朋友,情感纠纷不断”、“手机消费,加重家庭负担”、“分散注意力,成绩下降”等等,每一项下面还有详细的说明,我看了后都有了不使用手机的冲动。这处细节的不同让我感到,我们的教育不需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其中的某一点,深入分析其中的利弊,就可以以点带面来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我曾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问题学生”教育研究专家、南京市优秀班主任陈宇老师的讲座,他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能撼动人心灵的,而非停留在浅层次的传授知识、训导规则上。”但愿我们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直达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