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一个春光明媚春柳吐绿的日子,我们来到医德医风连年折桂的高邮市中医院,慕名采访了副主任医师刘志冬。他是一个谦和朴实的医生。43岁的他,进高邮市中医医院十七年如一日,在班的日日夜夜,他都给人留下“专注事业,任劳任怨”的印象。早晨查病房,把脉施治,梳理病情,将温暖送给患者;门诊守候,细言慢语,为患者排忧解难。在这个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救死扶伤”的神圣信念,始终点燃着他那火热的激情;一身白衣,时刻展现他“医者仁心”的圣洁风采;他的诊室里,“医德高尚,仁心仁术”等五面患者相继赠送的金字锦旗,彤红耀眼,记录下他“患者的知音”不凡的绩效,令人景仰。“他比亲人还要亲”
年入耄耋之年的离休干部邱永年,近年来逢人都夸刘志冬:“他比亲人还要亲!”邱老那段惊心动魄的“死里逢生”,仍让他铭刻在心挥之不去。
那是2011年正月十五日的清晨,睡在床上的邱永年突感头晕脑胀,身不由己,欲动不能,像要沉进河中,渐渐失去知觉。朦胧中,“求生”的欲望敦促他拨通了刘志冬的电话:”刘主任……我……不行了。”听到邱老那有气无力断断续续的声音,刘志冬紧急地问邱老:“你在哪里?”“我在家里。”“好,我马上就到!”接了电话,刘志冬立即安排救护车。谁知,本单位的几辆救护车都已奉命发出,在外接收病员。于是,刘志冬向邻近的医院求援借车。说时迟,那时快。不到半小时,刘志冬带领的救护车神速而至,出现在邱老家门前。
邱永年的宿舍门锁着,里面还打上“保险”,邱老又不能下床。此刻,在邱老孩子的配合下,人们迅疾砸锁,破门而入。只见刘志冬拿来担架,将邱老抬上救护车送进医院。经确诊,邱永年患的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如再耽搁,后果不堪设想。住院期间,刘志冬像亲人一样,精心诊治,指导护理,经过30多天的治疗终于出院。邱永年早年参加革命,身患右髋关节坏死,施行过两次重大置换手术,身体患有多种疾病,且已坐轮椅出行,是个体弱多病重度残疾人。邱老的病历及身体状况,刘志冬烂熟于心,遇有病痛不适,随叫随应。他车轻路熟,医到病除。现在,刘志冬已成了邱永年难以割舍的“保健医生”。
“他救了我的命”
2011年12月的一天,家住高邮城北大淖小区的古稀患者刘培英的老伴马福余专程来到中医医院,向刘志冬送上一面锦旗,“医德高明,救死扶伤”八个大字金光耀眼,引人注目。刘培英“绝路逢生”的一段医患情缘,成了大淖小区有口皆碑的佳话。
5年前,刘培英身体不适,常感腹痛、腹胀、全身乏力,老伴陪同她在附近医院就诊。每次发病,住院几天就回家,这样反复发作,轮番住院多次,不见其好,体质每况愈下。后来,刘培英腹部疼痛、腹胀症状加重,不能饮食,子女们决定送他到高邮中医医院门诊内科治疗,并点名刘志冬,请他切脉。经过规范检查,刘培英被诊断为肝腹水,必须认真治疗。住院20多天,病情有了好转。后来,因家庭经济拮据,刘培英提前出院。刘医生让其带药回家服用一个时期。不久,刘培英肝病又犯了,经刘志冬认真检查,肝部发现有占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便建议去扬州治疗。刘志冬还为其与对方医院的同行们沟通。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刘老太做了微创介入手术。住院22天,病情好转后又回到高邮中医医院。
刘志冬像对待母亲一样关心她。针对其体弱、反复发热,辩证施治。下班后,刘志冬常常带着期盼,来到刘老太床前嘘寒问暖,宣传护理保养治病以及保健知识。从2007年至2012年的5年多漫长日子的治疗与调养,刘培英一直是刘志冬的牵挂。如今,刘老太肝腹水消失了,身体日渐康复,一副神态喜人。刘家人对刘志冬“助人为乐,关爱患者”,奉献爱心的功德之举感激涕零。刘培英逢人都说,要不是刘医生我早成灰了,他救了我的命啊!
“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2012年3月初的一天,41岁的陈某突发脑栓塞,刘志冬迅速接诊并安排其住院。入院时,病人心房纤颤,神志不清,右侧肢体活动无力。住院第2天下午复查头颅CT提示脑出血,脑栓塞继发性脑出血,刘志冬更是一着不让,精心施治,指导护理。经过十多天治疗,陈某能下床走路,上肢也能活动了。快出院时,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考虑为继发性癫痫。见其状,陈妻认为是医生医治不当所致,便同刘志冬反目论理起来。
刘志冬强忍着委屈,耐心向其家人解释。为此,陈妻将陈某送至扬州治疗。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专家告诉陈妻,患者脑栓塞,为心房纤颤,栓子脱落所致,病程中继发脑出血,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左侧颞叶大面积脑梗塞,可并发继发性癫痫。高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完全正确。
继发性癫痫不是医误,为刘志冬正了名。从扬州治疗回高邮的陈妻,自感理亏,专程赶到高邮中医医院,带着愧疚,来到刘志冬面前赔礼:“刘医生,我错怪你了,对不起啊……”
其实,患者及其家属,由于思想压力、求医心切,在医生面前常常出言不逊,甚而出现无名怒火,迁怒于人,这种畸形心态是医患纠纷中常见的。如雷而至的委屈一旦雨过天晴便春风入怀。刘志冬风趣而幽默地说,委屈是医生长智成材的棒槌,是增加修养灸炼大度、践行医道的营养和催化剂,是督促行医避免医误的警钟,好医生都历经这个成长过程。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刘志冬潜心于《中医内科学》、《新医学》、《中华实用内科学杂志》以及中医药学的经典名著的学习应用。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提高业务水平。近年来,他在多家报刊和专业杂志,发表了《消化性溃疡的诊治》、《胃内细菌—幽门螺杆菌(HP)的诊治》、《乙肝病人春季如何预防复发》、《夏季肠道疾病预防》、《春节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秋季如何养胃》、《春天多吃大枣山药保护肠胃》、《春季应该如何预防肝炎的发生》等论文。刘志冬立德从医,仁爱施治的精神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工作即使艰苦,也深感快乐;一个人一生只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工作再苦再累,仍然感到永远幸福。让我们祝福刘志冬这个患者的知音,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