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第一次解放高邮的战役(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中担任主攻营营长、为盂城驿修复而举办个人邮品义拍的新四军老英雄杨勇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举行。是日,市集邮协会副会长芮和靖一行4人,赴宁参加告别仪式,向这位为高邮解放和盂城驿修复做出贡献的91岁老人致敬!
在告别仪式上,播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和《新四军军歌》这两首雄壮激越的军歌。杨勇伟的遗体安卧在白色和黄色的鲜花丛中,其中一束色彩淡雅、带着春天气息的梅花,尤为引人注目。这束梅花,将我们对可敬可亲可爱的杨勇伟老人的追思,推到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抗战的烽火岁月中。
杨勇伟是上海宝山人,家族中以生产、经营皮箱等皮具为业。杨勇伟在回忆父辈家业时曾说:“家中的钱多得不得了!”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正在上海一所私立戏剧学校就读(后毕业于上海现代电影话剧专科学校)。在“孤岛”上海,杨勇伟接触到了许多革命进步人士。在他们的影响下,杨勇伟义无反顾地走出“孤岛”,来到崇明岛,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当年接待杨勇伟参加革命队伍的是后来在第一次解放高邮战役中接受日伪军投降的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
加入革命队伍后,杨勇伟不惜以命与日寇、伪军、顽军、汉奸相拼。据不完全统计,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与敌人交手200余次。1940年10月杨勇伟任新四军某部连政治指导员,1943年任南通县“短枪队”队长(“短枪队”的正式名称为“敌后武工队”)。
上世纪80年代,在纪念南通地区“反清乡斗争”40周年的活动中,杨勇伟被他的首长和战友们称赞为“苏北平原的李向阳”。那时的杨勇伟时常以富商等身份潜入敌占区,铲锄汉奸和日寇。有一次杨勇伟锄掉一个大汉奸后,为迷惑敌人,他随手写下“一枝梅”这极具侠客意味的雅号。“一枝梅”令日寇和汉奸惊恐万状,他们以为有一会飞檐走壁的江湖侠客加盟新四军的敌后武工队,便到处悬赏捉拿“一枝梅”。“一枝梅”日后也就成了杨勇伟的美称。
在1945年第一次解放高邮的战役中,杨勇伟所属部队是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他是该纵队52团3营营长。杨勇伟原先的任务是负责打援,当他的部队到达车逻坝时,外围之敌都已逃进高邮城内。因此,他们的任务由负责打援改为攻打南门,并奉命担当攻打南门的主力营,杨勇伟在为高邮的解放中负了伤。
杨勇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曾有过报道。数年前拍摄的介绍新四军以及我党历史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铁的新四军》、《永恒的雕像》中第5集、第11集都有对杨勇伟的专题介绍。2005年6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经典回放·银幕上的抗战’系列专版”还报道了杨勇伟和蔡南萍(新四军医疗手术队队长)这对革命伴侣。
在解放战争中,杨勇伟任华中9分区如东团参谋长,后在淮海战役时任第三野战军某团参谋长。上海解放后,他任淞江军分区副总队长,他所辖的一个团,被“三野”特批为“特务团”,列入解放台湾部队序列。后由于时局的变化,杨勇伟调任华东军区总医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后,杨勇伟曾获得“八·一”和“解放独立”两枚勋章。
早在解放战争年代,杨勇伟便开始收集“解放区邮票”,尔后收集的范围更为广泛,有字画、文房四宝、钱币等。前些年出版发行的《华中银行币》一书中的藏品,大多由他提供。他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三、四届理事,名誉会士,江苏省邮协副会长。在1983年全国首届邮展中,杨勇伟的展品《梅兰芳专集》获铜奖。他对高邮的集邮活动和盂城驿的修复也极为关心,并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1993年6月29日下午,高邮市政府(府前街)第一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杨勇伟捐助盂城驿修复个人邮品义捐拍卖会”在此举办。许多邮友及各界人士为杨勇伟的一片真情所感动,纷纷冒雨赶来。扬州、泰州、仪征邮协负责人、邮友以及回邮探亲的台胞潘少华先生和来邮投资的台胞魏先生等也慕名而来。
杨勇伟在拍卖会上动情地说,他有责任向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报告,要抢修古代驿站遗存盂城驿,更有责任为修复盂城驿出力出资。当天,杨勇伟义捐拍卖邮品全部成交。当杨勇伟将邮品义拍的钱亲手交到时任高邮市副市长的倪文才手中时,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随后,邮迷们蜂拥到主席台上,请杨勇伟签名留念,场面极为感人。
1993年邮市冷寂,然而杨勇伟义捐的90项邮品,在两个多小时的竞拍中,竞争十分激烈,有一项邮品竞价21次才成交。仪征的一位邮友说,他多次叫价都未能拍得杨老的邮品,高邮的邮友对杨老、对盂城驿有着太深的情结。正是得力于杨勇伟对盂城驿修复的鼓与呼,促成了盂城驿的修复。杨老生前在写给我市邮协的信中说,为抢修古代驿站盂城驿“是我一生革命中,最后一站活动。”
杨勇伟还对我市的“小字辈”邮迷倾注了无限的关爱。其中日后在集邮中颇有建树的有两人,一名是林刚,一名是圣刚。如今在无锡电视台工作、人到中年的林刚,上世纪80年代还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时,就收到杨勇伟赠送的邮票和鼓励他集邮的信函。日后,他们二人都有较有分量的文章在集邮报刊上发表,圣刚编组的邮集《船》在1997年江苏省第五届邮展中,获得青少年A组铜奖。
记者在宁参加完杨勇伟遗体告别仪式后,见到圣刚时谈及此事。圣刚对1996年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与杨勇伟的首次见面记忆犹新,他深情地说:“杨老是位和蔼可亲的、深受人们厚爱的、令人景仰的集邮家。”
杨勇伟于3月18日上午7时38分,因心脏病而辞世。他的爱妻蔡南萍告诉前去慰问的高邮邮友,杨老去世的前一天下午用英语“goodbye”与她告别。蔡南萍说:“杨老生前经常说我对高邮有着很深的特殊感情,并多次说到盂城驿和高邮的集邮活动。”杨勇伟80岁时,蔡南萍陪他到高邮等地走访,才真正了解到他是那么深情地爱着邮友,邮友也是那么真情地爱戴他。
“抗日英雄一枝梅,金陵藏家杨勇伟。”这不仅是集藏界对杨勇伟的赞誉,更是熟知杨老革命生涯的人们对他老人家的赞美之辞。(图片由市集邮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