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3月2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阅读宜“三多三少”
  □ 市赞化学校  俞永军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关于阅读的定律是:读的书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也就越聪明。这些无不说明阅读的重要性。那么,阅读什么样的作品,怎样阅读,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笔者认为,学生阅读宜做到“三多三少”。

  一、多看名人传记,少看卡通画册

  名人传记,记载名人生平事迹。通过阅读既可以知道名人过去的时代背景,又可以了解别人对他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名人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都会将自己同群体相联系一同去实现某个目标,而绝非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主意。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一直提倡读名人传记,他说:“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

  遗憾的是,现今卡通、漫画类图书日益盛行,充斥学生的书包。究其原因是它们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他们的兴趣,或者把传统的东西大众化、通俗化,这是好事。但由于这类作品往往存在商业炒作,只顾及孩子的感官需求,过于庸俗,一些书甚至通过蔑视教育、讥笑考试、嘲讽老师来迎合学生,还有些书甚至把深刻、传世的名著意义扭曲,而学生又由于年龄因素普遍缺乏分辨能力。作为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二、多看经典著作,少看休闲书籍

  经典著作,都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多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可以培育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开始就占据制高点,吸取情感养分,影响他们终身学习的意愿。

  可是当前,我们发现学生的抽屉里或多或少地藏匿着鬼故事、言情小说等休闲类书籍。学生竞相传阅,津津乐道。问为何喜爱这类书籍,总是不以为然地称“好玩”,还说这是课堂和电视上看不到的。还有学生说看这类鬼故事百分之百刺激,平时学累了翻翻,可以解解闷,舒缓舒缓学习压力。事实果真如此?其实不然,很多学生看了,会感到恐惧,放学晚了不敢一个人回家,不敢一个人单独上厕所,晚上睡觉总觉得房间里有东西在动,入睡后也常做噩梦,但是越害怕就越想看,误入恶性循环。还有言情小说,看了急于模仿,追求新异,学着故事中的主人公写俏皮话、传纸条,影响学业,浪费光阴。

  三、多看童话哲思,少看作文评选

  童话,最大的作用是满足儿童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说孩子的童年时光就是在童话故事中度过的。童话既可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的世界,又能够传达世界的冷酷与残忍,教给他们什么是勇气,并拿出勇气去面对世界的挑战。比如《灰姑娘》,就给孩子一个希望:只要有勇气并坚持下去,就可以克服万难,打败敌人,实现心中的愿望。再说哲思,可以开启人们心灵的眼睛,时下,追求流行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潮流,然而,流行未必是精品,而精品大都能够流行。哲思,作为短小精悍的小品文,可以树立志向、陶冶心灵、改变人生、认识社会。

  现实生活中,学生阅读的书籍中很大一部分源自作文选。其一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畸形产物,读得多便可以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以一当十获取高分。其二迫于师命,完成学期中规定的作文篇数,写不出又不能不写,无奈拿起《作文选》这块敲门砖,改头换面,偷梁换柱。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学生,一到写作文,就急忙翻书包找《作文选》,看看哪一本《作文选》中有类似文章,而后改一改,添一添,根本不动脑筋。唐白居易就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只有多读、多思、多写,习作才不是一件难事。笔者想,只要做到“我手写我心”,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就一定能体会到习作的无限乐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专版
学生阅读宜“三多三少”
心中的那朵芬芳
又是一年清明时
老师走喽!
仙人球
我真崇拜她
童年趣事
高邮报教育园地07学生阅读宜“三多三少” 2012-03-29 2 2012年03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