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我们的课堂总是冷冰冰的,师者不苟言笑,学生正襟危坐。老师问一句,学生就答一句;老师说记下来,学生就记下来。学生偶尔有点笑声,亦是皮笑肉不笑,或者在老师严峻的面孔下,赶紧缩缩脖子,吐吐舌头,然后是庄严肃穆。
事实上,我们的课堂应多一点笑声,多一点和谐,多一点温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老师,要想让孩子喜爱自己,要想让他们随着自己的思路走,生怕漏过一个字,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幽默。法国谚语曾说:“没有幽默的地方,生活无法忍受。”同理,没有幽默的课堂,对于整天坐在教室里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看过一则经典案例,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讲《故乡》,与学生进行的一番对话。钱老师说:“首先,我检查大家预习情况,看看有些东西是不是理解了。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尽可能不要看书。如果实在忘了,怎么办?”学生面面相觑,而后小心翼翼地说:“偷看一下!”钱老师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地说:“偷看一下?说得好啊!”学生哄堂大笑,紧接着,钱老师又说,“别笑,偷看也是一种能力呀!一眼扫过,就能找到自己要找的生字词、重点句子,不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吗?不过,请注意,考试时,可不要培养这种能力啊!”学生早已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
于是,一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就在学生的笑声中展开了,因为钱老师刚才的一番话,大家的劲头一直很足,不断有问题提出,仿佛湖面上掠过的微风,时时激起阵阵涟漪。
教学过程中的幽默不仅不损失教师个人的尊严,而且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这种笑声会产生一种平衡的影响作用。亲切的笑声,纵令是片刻即逝的笑声,也能填平人们的地位或看法之间的鸿沟”。钱老师的课堂始终充满笑声,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到老师平易近人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那些终日板着面孔、永远不苟言笑的老师下课!”这是一位学生在“假若我来当校长”征文中的肺腑之言,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语言是一门艺术,幽默语言是这门艺术中的艺术,它与人的综合素养紧密相连。在语言的运用上,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教养、道德等各方面高水准的结晶。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老师,就必须先成为语言的驾驭者,也必须对历史典故、名人轶事、风土人情、娱乐新闻等都有所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在交流中打开风趣之门。
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学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肯尼思·丁·汉森在其《美国中学生的讲授法》里也写道:“一些例证说明,幽默并不能影响直接认识的获得,甚至在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即有意识记住了更多的概念。”这极好地诠释了幽默对增强学生无意识记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