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搭桥”技术让320岁古银杏焕发新生
“绿色活化石”延续代代乡愁记忆

  本报讯(通讯员 晏昕 记者 孔令玲)近日,神居山顶32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在经过2年多时间的“抢救”后焕发新生。蓝天映衬下,一侧枝丫向外伸展,透着勃勃生机;微风拂过,叶片簌簌作响,悬挂的祈福条随风摆动。这棵曾濒危的“绿色活化石”恢复了活力,延续着当地乡民们的“绿色乡愁”。

  神居山顶的古银杏树既是生态“活化石”,更承载着乡民的集体记忆。可此前,因树下土壤板结导致根系难以吸收养分,雷击留下安全隐患,部分枝干枯萎,生命力持续衰退,古树渐渐陷入生存危机。“不能让陪伴几代人的古银杏就这么没了。”看着日渐凋落的古树,乡民们满心焦虑。

  得知古树困境后,市资规局第一时间响应群众诉求,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和扬州职业技术大学教授赶赴现场“问诊”。经过专家教授诊断,古树不仅有外部损伤,还存在内部生理衰退,必须制定系统性救治方案。

  随后,市资规局与专家团队为古树量身定制了方案。工作人员先清理树干腐朽、破损部分,喷洒专业消毒剂杀菌,用硅酸胶等材料填充封堵伤口,防止雨水侵入与病虫害滋生;同步扩建根围围栏,加装避雷针消除雷击风险,定期施加有机肥与生长调节剂,为古树补充“营养”。一系列措施初步稳住了古树的“生命体征”,也让焦急的乡民看到了希望。

  常规养护始终不能解决古树维管系统受损、营养输送受阻的核心问题。为让古树真正“活”过来,专家团队使用了与医学“心脏搭桥手术”原理相似的“桥靠接”技术。工作人员通过选取健康中龄银杏树作为“桥体”,将其枝条精准“靠接”在古树受损区域,跨越坏死部位搭建营养输送通道。同时,在古树下固定三根“顶梁柱”稳定“桥体”,对齐形成层,最终成功实现养分通道的“无缝衔接”。这一技术的使用,在此次古树救治工作中发挥了阶段性作用。

  市资规局还联合高新区管委会建立了长效机制。在养护保障上,铺设从山脚到古树旁的输水管道,彻底解决古树生长的缺水难题;组建古树管护小队,定期开展巡查,实时监测病虫害情况,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养护策略;定期邀请专家“复诊”,动态优化管护方案。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悉心守护,濒危的古银杏树彻底“康复”。深秋季节,泛黄的叶片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重生的故事。不仅如此,市资规局还将神居山古树保护经验推广延伸,先后解决了菱塘回族乡古清真寺百年金桂、老高邮师范古银杏等多棵古树名木的生长难题,让更多“绿色活化石”延续生机,让更多“乡愁符号”代代相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搭桥”技术让320岁古银杏焕发新生
扬州市人大代表高邮代表组开展活动
市政协召开未成年人成长支持体系建设专家座谈会
市侨联召开四届四次全委会议
我市22家企业“出征”秋季广交会
菱塘敬老院成省级旅居养老地
报头
广告
高邮报一版要闻01“搭桥”技术让320岁古银杏焕发新生 2025-10-24 2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