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秦玉平 记者 葛维祥)近日,新时代高邮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高邮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2025年工作要点》(简称《要点》),旨在聚焦我市“511”现代产业体系,锚定人才强市与制造强市战略目标,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邮新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要点》明确,把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汇聚产业工人奋进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到班组”工程;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双有”目标提升计划;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实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
《要点》指出,将着力构建技能形成体系,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完善校企“双导师”“双基地”培养机制,与企业合作建设双向培育基地、深化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模式,建设钳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子电工技术等在线开放课程、PLC控制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持续增加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优质内容供给;拓展职工技能提升渠道,2025年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企业新型学徒160人以上,并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实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有针对性选择相关链主企业、重点企业产业工人举办专题培训班,继续开展“争做技术能手、争当大国工匠”活动。
《要点》还明确,将着力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开展各层次多形式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和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革、小设计、小创造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劳模工匠服务企业长效化机制,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建设,深化“团室联姻”行动,开展技术攻关、技能传承和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支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