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孙越峰 俞小庆 记者 杨晓莉)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下文简称《条例》)正式落地实施,婚姻登记领域迎来重大变革——实现“全国通办”,结婚、离婚、补领登记都不再需要出示户口簿。15日,记者从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了解到,《条例》实施后,我市已顺利办理111对结婚登记,其中包含1对“全国通办”案例,这对新人成为我市首对通过“全国通办”完成婚姻登记的当事人。
据悉,这对新人是来自山东莘县的“00”后“新高邮人”。在《条例》实施前,他们若想办理结婚登记,要么返回户籍地办理,要么准备居住证、户口本、身份证等一系列材料在高邮办理。无论哪种选择,均要准备各类材料,还会增加新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如今,《条例》的实施让他们省时、省钱又省心。
据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依托全国政务信息联网技术,不仅简化了登记材料,取消了户口簿要求,还通过全国数据库核验来保障信息安全,打破婚姻登记的户籍限制,实现了“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虽然婚姻登记更方便了,却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条例》明确由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规划、完善全国婚姻基础信息库,会同有关单位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等,并要求婚姻登记机关做好联网核对工作,有效发现并防范冒名登记、婚姻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