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晓莉)日前,在城南新区浩芝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站内,调解员冯亮以温和亲切的态度,与前来反映问题的村民黄先生进行深入交流。在冯亮耐心劝慰下,原本愁眉不展的黄先生逐渐露出笑容。这一温馨的场景,正是我市三级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带来的变化。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力求让群众诉求在“家门口”得到妥善解决。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受理3896批次矛盾纠纷,受理办理率100%,化解率达97.2%。
在三级矛调中心建设过程中,我市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市级矛调中心创新打造“7+N”模式,整合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7个中心整体入驻,同时吸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住建、公安等N部门派员常驻或轮驻,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访诉调对接、全链条解决”。此外,市级矛调中心还按照“1+3+N+1”的人员配备和运行流程,规范处理各类案(事)件。对重大疑难问题,实行联合接访、调处与督办机制,显著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
为推动资源整合与功能融合,我市规范建设镇级矛调中心,打造“3+N+X”多网融合矛调团队,由社会治理办公室、司法所等3个团队专员常驻,住建、农业农村等N部门及派出所、法庭等基层政法力量入驻,并吸纳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平安志愿者等X类社会力量介入。通过“一日一布置、一周一例会”等制度,镇级矛调中心有效推进了镇域风险隐患联治、重点人员联管等工作,构建起统一指挥调度网。
此外,我市还全覆盖建设村级矛调工作站,按照“一个窗口、一个调解室、一名专职调解员、一支调解队伍、一套制度、一本台账”的“六个一”标准要求,构建多平台跨领域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接待窗口与调解室,汇聚专兼职调解员、网格员等基层政法力量,利用“人熟、理熟、地熟”优势,开展入户走访、网格排查等工作,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构建起“家门口”矛调服务圈,确保小事不出村,从而为基层治理筑牢“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