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韩倩玮 吴玉昊 记者 葛维祥)14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实时工业开票销售达394.2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总量位列扬州各区县第2,累计增幅16.5%,增幅位列扬州7县(市、区)第3,持续站稳扬州工业经济“第一方阵”。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条线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的要求,积极融入江苏“1650”、扬州“613”产业体系,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探索“以群统链、以链带企、以企提质”协同发展模式。一季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5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企业开票增幅呈现“4增1降”,累计开票销售295.8亿元;光伏、储能(氢能)、复合材料、智慧照明、智能终端、专业装备、特种电缆、汽车零部件、电动工具、新型食品、生物医药11条重点产业链呈现“8增3降”,其中智能终端、光伏、专业装备等3条产业链增幅超20%,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江苏金一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卓宝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新招引项目相继完成产能“爬坡”,从而实现一季度智能终端产业链开票销售累计增幅“领跑”全市,达47.6%。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在工业经济建设发展中持续释放创新活力。今年1至3月份,17家“小巨人”企业增长面近7成,4成企业增幅超20%。江苏凯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着力新产品研发投入,目前为机场配套的新产品投入市场拉高销售,一季度开票增幅240%;扬州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技术改造,通过设备更新,改进工艺流程,扩大产能,在手订单稳中有升,一季度开票增幅24%;风帆(扬州)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开拓市场,目前汽车电池、储能电池、不间断电源及路灯项目等订单较同期增长25%,一季度开票增幅31.8%。
为了确保今年工业经济“季季红、全年红”,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主导的“以群统链、以链带企、以企提质”的协同发展模式,进一步系统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构建“靶向攻坚、生态共建”工作体系,推进“四招四引”、组织项目攻坚、打造产业矩阵、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推动主导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