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高邮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聚焦高质量发展法治需求,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为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邮新实践贡献法院力量。为此,我们开设《法润邮商》专栏,介绍高邮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绩。
灯具产业是高邮法院高新区法庭辖区的特色产业,产业前景广阔。涉诉纠纷中,买卖合同等合同纠纷案件系高新区法庭案件的主要类型,高新区法庭着眼企业需求,探索推动买卖合同“一件事”一揽子解纷模式,服务保障优势产业行稳致远。对打造高邮灯具产业品牌、推动辖区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保促调“疏前端”
“法官,你好!我们公司的银行账户被对方保全了,现在有什么办法解冻吗?我们公司会尽快返还货款的。”近期,高新区法庭通过诉前保全机制成功化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
在涉诉纠纷的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老杨主动向当事人释明并启动了诉前保全程序,保全金额约60余万元,借助该机制,被告主动与原告联系,双方在法庭调解员的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避免案件进入诉讼。
高新区法庭以“有解”思维将买卖合同纠纷化解的端口前移,加大财产保全力度,有效化解了一部分事实相对清楚,法律适用争议不太大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减轻当事人诉累,快速帮助涉诉企业挽回损失,实现买卖合同纠纷在诉前“快履行、低成本、省时间”的工作目标。
商会助力“解心结”
比起通常的民事纠纷,商事纠纷更为专业。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诉请要求被告给付灯杆货款,被告则抗辩灯杆质量存在问题,而质量问题的认定往往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或者进行司法鉴定,而司法鉴定往往耗时耗力,极大地增加了诉讼成本,不利于纠纷化解。
秉持“减时、降费、增效”的办案理念,副庭长袁平研判后决定将开庭地点定在“灯具协会”网格法庭,并特邀在灯具行业颇有经验和声望的高邮市灯具协会副会长共同参与调解。
袁法官耐心向双方分析案情、阐明利弊,协会调解员也以专业的知识和行业经验给予双方建议。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原告放弃了部分货款,加快了资金回笼;被告用少付的货款自行组织人员维修。同时,双方也各自解除了对对方账户的保全措施,让两个企业均能轻装上阵。
“感谢你们,对方把货款已经打过来了!”没过几天,原告就打来电话,告知法官已收到被告的货款,案件履行完毕,两家企业之间的纠纷至此得以实质性化解。
这是高新区法庭涉灯具企业买卖合同纠纷联调中心化解纠纷的缩影。法庭依托行业协会 “网格法庭”,通过联合培训、委托调解等方式提升法律明白人、特邀调解员实质解纷水平,不断提升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实质性化解效果。
执前督促“治拖延”
“法官,我的案件判决书生效后,对方一直没有给货款,我该怎么办呢?我是不是得去高邮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啊?企业生产经营忙,为了这个案件,我也不想跑来跑去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原告联系到了高新区法庭的法官助理陈涛。
“你别着急,我与被告联系一下。你放心,我们帮你负责到底。”随后,法官助理陈涛查询了案件情况,在确认文书已经生效的情况下联系了被告,后向他释明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不好意思,我只是忘了,我马上打钱。”被告听闻自己有可能被标记为失信,以后个人征信、出行等都会有影响,于是主动到法庭履行了判决书中确定的义务。
高新区法庭作为高邮法院试点直接办理部分执行案件的基层法庭,对于部分执行案件,由高新区法庭审结后并由该法庭直接负责执行,故要求法官在办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统筹兼顾每个环节,以案件“到我为止”的办案理念,切实为涉诉企业和个人减时、降费。
接下来,高新区法庭将持续优化与整合买卖合同纠纷解决“一站式”解纷程序,实现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立、调、审、执”在同一实体空间得到迅速解决,全面提高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办理质效,降低链均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节约成本、减少损失,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的“速度”“力度”和“温度”。
通讯员 高阳 管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