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蒸蒸日上”过大年

  □ 记者 宰蓉

  在高邮,过年蒸馒头、蒸包子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腾腾热气中,蒸出的是令人垂涎的美味,更是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蛇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界首镇的一家包子铺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段,店老板王祥、伍广香夫妻俩包制的牛眼包子,成为当地家家户户过年时不可或缺的一道 “年味”。

  走进王祥包子铺,一股浓郁的包子香气瞬间扑鼻而来。王祥与妻子伍广香正专注且娴熟地忙着制作包子,每一个步骤都饱含他们对这份手艺的用心。牛眼包子个头小巧玲珑,比精致的小笼包稍大一圈,又比常见的传统包子小很多,看起来饱满圆润,精致可爱。轻轻咬上一口,鲜美的汤汁瞬间在口腔中散开,香味弥漫,唇齿留香。

  王祥介绍,他们家的包子手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乾隆年间。之所以叫“牛眼包子”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包子的中心部分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眼”,形状酷似牛的眼睛。而且由于采用老酵面,因此牛眼包既不像传统大包子那样体积庞大,也不似小包子那样小巧,恰到好处的大小确保了其中的汤汁得以完美保留。

  这份代代相传的匠心手艺,成就了这美味的牛眼包子。多年来,从选料到包制,每一个环节,夫妻俩都亲力亲为,凭借着这份坚守和热忱,小店的生意长盛不衰,深受食客喜爱与追捧。春节临近,包子店迎来了销售高峰期,每天要售出3000多只牛眼包子。王祥和伍广香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虽然忙碌,但是两人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伍广香说,夫妻俩共同经营这份事业已有40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包子铺不仅见证了他们的辛勤付出,也承载了无数食客的美好回忆。每当看到顾客们品尝着自家包子露出满意的笑容,夫妻俩的心中便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在外工作的乡亲们回到家乡,总不忘来包子铺买上几笼牛眼包子,品尝这份记忆中的味道。这份独特的年味,早已成为他们不断前行中不可割舍的乡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高邮市民文明行为10条
消费帮扶迎新春 助农助企促振兴
“蒸蒸日上”过大年
图片新闻
“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再推进
九旬老人不慎落水 村民见义勇为施救
拍卖公告
数字经济新动能加速释放
公房出租公告
高邮报综合新闻02“蒸蒸日上”过大年 2025-01-24 2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