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龙霞
2020年1月15日,小年糕呱呱坠地,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欢声笑语。有人说,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年糕同学常常说一些天真而又富有哲理的话,惹得我们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稚嫩的只言片语,有时候也会引发我们这些成人的思考。
一
年糕喜欢听故事。一个周六晚上,邓爷爷跟年糕说:“今天晚上我给你讲五个故事,你跟爷爷睡觉,好吗?”年糕欣然同意:“好的。”
晚上,年糕来到邓爷爷床上,让爷爷讲故事,爷爷讲了好几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春天在哪里》,讲一只花公鸡找春天。花公鸡见到每一个动物,都会说:“我不是来作客的,我是来找春天的。”讲完以后,邓爷爷对年糕说:“现在,我们可以睡觉了。”年糕却笑着说:“我不是来睡觉的,我是来听故事的。”说完,一骨碌下床,跑走了。
二
我尽管年过半百,对美的追求似乎还没有放弃。一天,我戴了一副珍珠耳钉,出现在年糕面前。小家伙眼尖,立马上前,摸着我的耳钉,问:“奶奶,这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耳钉。”他继续追问,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气势:“什么是耳钉呀?”我随即告诉他:“戴在耳朵上,显得漂亮呀。”年糕歪着头,看了半天,一本正经地总结道:“哦,一种球。”他喜欢玩各种各样的球,已经认识了足球、篮球和玻璃球。他以他的认知,对我的“耳钉”下了一个完美的定义。
三
一个炎热的夏天,外面跟蒸笼似的,我跟小年糕躲在家里唱歌、画画。我们一起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唱完了,我就让他把这样的画面画出来。在给太阳涂色时,他涂上了绿色,我很不解,就问他:“年糕,你的太阳为什么是绿色的呀?”年糕说:“我这个太阳不热呀!”原来,小孩子真的有小孩子自己的想法。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有个孩子写将来的理想,说要当一条狗,保护妈妈。语文老师很是不解,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做一条狗呀?你可以当个很威风的警察来保护妈妈呀!他告诉老师,警察要放假呢,狗不需要放假,可以天天陪在妈妈身边。
真的不要小觑了孩子头脑里冒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想法。
四
暑假里的一天,我们一家人去海边旅游。入住了酒店,爷爷冲洗完毕,穿上浴袍,摆出一个武打片中的架势,对年糕说:“你看,我现在变成武道士了。”年糕歪着头看了看,不以为然,笑着说:“可是,我怎么看,你都还是像个邓爷爷。”我戏谑道:“哈哈,年糕同学说得对,无论你如何乔装,你还是你。”小孩子就像哲学家,的确,无论你穿上怎样的外衣,换上怎样的装扮,本质是没有变化的。
五
年糕三岁的时候,我开始教他诵读一些浅显的古诗,阅读一些适合他阅读的图画书。我发现,这些阅读对于年糕最大的影响是——他对语言的吸收力比较强,对新鲜的词汇特别感兴趣。
我教他诵读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我尽量选用一些他能听懂的词汇,讲给他听——红豆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就会长出很多的新枝条。他眨巴着眼睛,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我们接着诵读后面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没等我开讲,他抢先说:“奶奶,奶奶,我知道了,就是要使命踩鞋子。”说着,毫不客气地在我的脚上踩了几脚。原来“多采撷”就是“多踩鞋”,居然这么理解。我故意逗他:“那,‘此物最相思’是说什么呢?”他若有所思,想了想说:“他们相互厮打了。”我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好吧,这里的“厮打”是各种情绪、各种心情扭打在一起。
把年糕同学的趣语记录下来,也是记录他成长的痕迹。他说自己的话多,是这么形容的——我的话在我嘴里挤来挤去的;他形容蓝天上的白云——像冬天下雪的时候,雪地靴踩在雪地上嘎吱嘎吱响,留下的脚印……年糕同学这些简简单单的话语背后,藏着他对生活的感受,也承载着他对于一个崭新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