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高宇 记者 孔令玲)帮助富莱士机械引荐东北大学张浩教授解决落煤管磨损问题;帮助乾汇和环保对接中科院过程所崔彦斌研究员解决环保活性炭产品相关问题;邀请西安交大等专家教授累计为26家企业切实解决“卡脖子”难题……今年以来,扬州市智慧照明与新能源产业科技镇长团(以下简称高邮团)紧紧围绕“511”现代产业体系布局,集成团队资源优势,汇聚科技创新要素,深入一线助企纾困、招才引智,为高邮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智添力、赋能助力。
高邮团以企业内需为导向推动产业精准赋能,根据团员研究方向分配产业链“领航”任务,构建了“1条产业链+1位团员+1个技术团队+1所后方高校+1支产业基金”的服务保障机制,定期深入链上企业访需求、解难题、谋发展,助力高邮产业提质增效。邀请上海大学王金合教授、中国计量大学洪凯星教授等专家参加亚光电缆等企业新产品评审,邀请梅花创投相关负责人赴卸甲镇国家农科园,调研洽谈农业项目投资和人才引进相关事宜。动态了解链上企业需求,定期为欧力特能源、华富储能、华能电缆等企业提供项目评审、技术研讨等专项服务,增进地企“好关系”。
为强化校地产才合作,高邮团以人才集聚为目标、以自身为桥梁,探索建立了“人才+产业链”的引才机制。牵线对接中国矿大,举办“扬州人才校园日”高邮专场活动,组织高邮企业代表团参加“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千家单位万名学子’秋季综合类双选会”,对接华东理工、重庆大学、华中农大,开展“揭榜挂帅”人才科技交流活动,根据需求定向“招才”。持续实施“高校310计划”,先后赴西安交大、大连理工等30余所省外名校开展拜访交流活动,累计邀请华东交大、上海大学等40余位产业专家来邮调研,促成亚光电缆、华胜机电等16家企业与专家达成合作,引进多位专家教授来邮创新创业。
立足后方高校资源优势,高邮团结合本地“邮文化”,打造了秦邮特色创新品牌,做好招才引智的“后半篇文章”。积极推动上海大学张久俊院士团队与高邮开发区合作共建扬州市首家园区电池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精心运维由团员引进建立的上海交通大学高邮联合研发中心。持续深化“相‘氢’行动”交流成果,促成与大连理工合作共建储能(氢能)共享实验室。定期举办“驿路聚才”“秦邮人才”等人才座谈、项目洽谈活动,为链上企业搜集到人才项目信息2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