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吴志云 记者 葛维祥)近日,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微信公众号“江苏调查”发布了“数说75年”高邮篇章:近十年,高邮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多项指标成倍增长,GDP、工业开票销售、建筑业产值、本外币存款余额等4个重点指标突破千亿大关。
“江苏调查”文章开篇介绍说:这里是高邮,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被誉为“江左名区、广陵首邑”。75年弹指一挥间,高邮这座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宛如一颗镶嵌在“江苏之心”的明珠,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跃动着生命的蓬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高邮经济从百废待兴,到蓬勃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GDP总量在2005年、2022年分别突破百亿、千亿元大关,2023年我市GDP为1056.64亿元。当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9位,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第60位。工业经济稳中提质。2023年全市763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1318.6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16.32亿元,工业开票销售1390亿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89元,突破四万元大关是2013年的2.2倍;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349元,是2013年的2.2倍(2013年后按新口径计算)。粮食产量稳步提升。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71.06万亩,粮食总产量84.84万吨,实现“十九连丰”,全年粮食亩产495.98公斤。此外,全市建筑业产值在2019年突破千亿、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在2022年突破千亿。
近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运筹帷幄与全市人民的顽强拼搏下,高邮的城市名片愈发闪耀。“未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高邮鸭蛋是我市的重要名片之一,2023年全市加工各类蛋品12亿枚左右,实现年产值近2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整个鸭业产业链经济规模达到50亿元,“高邮鸭蛋”区域公共品牌价值265.98亿元。“好水出好虾,好虾卖好价”。高邮大虾是我市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养殖面积约占全国的1/5、全省的3/5,养殖产出规模全国第一,产业链总产值近40亿元,带动劳动力就业近10万人。“一盏灯亮遍神州”。智慧照明成为我市独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共有企业近千家,灯具配件个体工商户700多户,从业人员近4万人,年开票销售达300亿元,灯杆、室外照明灯具制造分别占全国近70%、40%的市场份额。
好事成双在高邮,物质精神双丰收。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十年来,我市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还在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建设和民生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文学之乡 、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国家生态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多个称号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