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老人阎世俊

  □  陈其昌

  今年农历五月初九,家住草巷口的阎世俊老人将迎来100岁寿辰。阎世俊年轻时,当过炕房大师傅,后来爱上了京剧。90多岁时,他还买了摄像设备,为票友助兴。这样健康乐观的百岁老人过大寿,是一件大喜事。

  阎世俊算得上是一位老革命。1946年3月4日,在保全堂药铺(属禹王镇,又称东山镇),阎世俊由时任中共高邮组织部部长郑光耀介绍入党,那时他22岁,血气方刚,立志高远。入党后,他曾参与捉拿敌人特务的任务。1946年10月7日,国民党反动派占领高邮城后,疯狂地残害共产党地方组织,杀害干部和群众。我军主动北撤后,地方武装一直打游击,阎世俊担任过民兵大队长。后来介绍他入党的郑部长牺牲, 阎世俊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他到上海拉了三年黄包车,在米厂当过学徒,也在炕房做过炕房师傅,但他的一颗爱党初心,始终不渝。

  阎世俊的人生始终与京剧有缘。从前,在高邮原自行车零件制造厂所在地,有个大戏园舞台,座位是条凳。他与挑萝把担的周保贤经常去看京剧。阎世俊后来做过车间主任,因为人眼儿熟,他也跑过供销。在上海,“四大名旦”他都看过。荀慧生在邮演出,票价八元(当时够一人一月的生活),他也看。阎世俊能唱周信芳麟派的《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也能学马连良的《甘露寺》《苏三起解》,还会唱《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的片段。他唱京剧,字正腔圆,道白悦耳,十分动听。他的名字已列入全国京剧票友名录,在高邮京剧票友中独领风骚。

  阎世俊还因戏与汪菊生成为知音。阎世俊和作家汪曾祺是东大街上的街坊邻居,汪家住科甲巷,阎家住草巷口,因为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与阎世俊都是戏迷,他们成了忘年交。据阎世俊的儿子焕之说,他父亲除了看戏,还向汪菊生学唱戏,后者边教边拉京胡。他的京胡必须是用蟒蛇皮绷,松香很厚,弓是用檀木做的。从草巷口到科甲巷不远,阎世俊来到汪家花厅,便在此学戏、唱戏,多为须生、老生戏。汪菊生在省人医行医,后为高邮“十六联”医院医生。 下班后,阎世俊到当铺旁边杂货店,与童少华唱《失街亭》《挥泪斩马谡》,汪菊生为之伴奏。大厨王鸿才(百岁老人)也曾向汪先生学唱。汪曾祺第一次回乡时专门去看望了阎世俊,了解其与父亲生前的交往。

  让阎世俊最为欣慰的是阎家有个好家风。阎家本是书香之家,老祖宗是从山西带15驾马车来高邮的,先后在高邮西后街、百岁巷、焦家巷落脚谋生。他的父亲阎硕臣是菱塘桥第一任小学校长。兄长阎世勋做过新巷口小学教导主任,其独女阎秀继承父业,她的儿子阎勒是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孙女在宁教书。阎世俊八个子女多为普通工人,也有的当过车间主任。他们个个孝老爱亲,家家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阎世俊常常感叹,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他说他这棵百年生命之树,便是人民生活与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最好见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特别报道
高邮市民守则
抗美援朝老兵王洪飞忆峥嵘岁月
百岁老人阎世俊
高邮报特别报道04百岁老人阎世俊 2024-06-13 2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