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家耕 蒋旭东
老人桥村是高邮市界首镇下辖建制村,由境内老人桥而得名。据《界首镇志》:清朝中期,在下水沟(今王家河村)有一条汊河,南北岸住卢、徐二商,由于汊河阻隔了交通,影响两家生意,经二位店老板商定联合投资在汊河上架桥。据传说从前民间每搞一项建筑,必须层层上报,由上层官员批准,否则要受到责难或处罚。为免遭非难和招徕顾客,卢徐二商先在桥的上首(东侧)新建了一座“万寿寺”,内堂供有皇帝牌位,继而造桥,这样,桥通庙旺,行人方便,生意兴隆,人誉二商经营有方,又因其年事已高,故称之为“老人桥”。解放后设有邮政代办所和供销站。
人民公社化后老人桥村称合兴大队,1980年代改称王家河村,村民委员会设于老人桥,区划改革后由原高邮市界首镇安幸村和原王家河村合并成老人桥村,又由原老人桥村和原品祚村合并成新的老人桥村。
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受戒》中小英子的原型大英子后来就嫁到了老人桥(王家河村),故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汪曾祺研究会秘书长陈其昌先生在给大英子的长子赠书时题有“汪迷不忘小英子,吾侪犹记老人桥”的词句。感谢邮友吴金龙先生提供的高邮老人桥(三格点线式)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