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周琳 姚健 记者 郭萌)近日,城南新区南苑社区居民陈先生来到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咨询其儿子和某教育机构退费纠纷事宜,值班律师查看了培训协议后及时给出相关建议,并承诺帮助陈先生做好后续诉讼指导工作。陈先生不出社区就能获得优质的法律服务,得益于城南新区致力打造的实体平台优、基本项目全、法治惠民成效显的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今年以来,城南新区新建13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夯实乡村振兴法治基础。
据悉,城南新区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多元化配置法治资源要素,积极探索组团服务模式,司法所组织社区法律顾问对接人民调解员、社工、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服务力量,形成以1名法律顾问为骨干、各类法律服务力量为补充的服务团队,有效提升法律服务的有效性、精准性;对接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构建与网格内“法律明白人”对接机制,将法律顾问工作与“民主法治村居”建设、“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助推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法治化。
公共法律服务室菜单式提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推进村居“点菜”,律师“送菜”,群众“品菜”的菜单式服务模式;将村居法律顾问作为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主力军,充分发挥执业律师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优势,为群众提供法治宣传、矛盾调解、业务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推动村居法律顾问成为基层的“法治宣传员”和基层治理的“法律智囊”。此外,法律顾问每月上、下半月各固定一个日期到村(社区)现场提供法律服务,平时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随时随地解答居民的法律问题,真正做到法律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