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金开明先生响应高邮市委市政府号召,收购在高邮中学初中部基础上创办的高邮市赞化学校,沿用原校名。2017年暑期,学校整体搬迁至东部新城新校园,增设小学部。2018年5月,学校更名为汪曾祺学校。
二十年栉风沐雨,二十年春华秋实。 20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赞化人励精图治、团结奋进,2万余名毕业生从美丽甘雨园梦想起航,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荣膺江苏省“文明校园”“教学创新特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获评扬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教育科研样本校”,连年获得高邮市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
立足新的起点,学校将顺应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时代要求,与国家政策同向,与人民期待同行,以办“更高品质苏中名校”为目标追求,锐意进取,守正创新,飞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改制促发展
上世纪末(1999年)高邮中学初高中分离后留在老校园内的初中部成为一所独立初中――高邮市赞化学校,2003年6月改制为民办学校。
改制后的赞化人清醒地认识到,体制变革不是目的,促进学校发展才是改制的归宿,学校应该发挥体制优势,牢记社会责任,于是通过媒体向全市人民公开承诺:“公办民办都是为人民而办,赞化学校改制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及其家长。”并在全体教职员工中统一思想认识:“办学体制变了,为民办学的宗旨与育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变。”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并确立为首要办学原则。
因办学方向对、路子正,业绩显著,学校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金开明董事长当选为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小学初中分会理事会副理事长。
文脉永传承
学校坚守“赞天地之化育”的人文精神,实施“文化兴校、文化育人”策略,融素质教育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化育”功能,不断完善学校的理念设计、制度设计、形象设计、行为设计,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育文化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课改强地基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轴心”,确立“优化要素、规范过程”的指导思想,明确“教师为主导,功在课外、效在课内;学生为主体,课内增效、课外减负”的思路,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作为提高质量的关键举措。
一方面,紧紧抓住集体备课、随机听课、常年赛课、研教评课、反思改课等环节,形成有序、协调、流畅、高效的教学工作管理链条;另一方面,以“轻负高效”为基点, 强调课内“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练促学”,力争课外“学不前置,练不后移”,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教――练”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育人多举措
学校坚持“有教无类,育人为本”,明确“德智体奠定基础,真善美塑造人生”的育人宗旨,以争创“校园之星”的方式,精心设计可供所有学生都能按照自身条件进行自由选择的菜单,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方式与路径,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让他们在活动中提升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在道德情操、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上逐步内化,实现素质提升。
潜心打造充满校本印记的文化环境,发挥育人功能,注重养成教育。
搭建活动平台,强化实践体验,形成以系列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育人模式。
培师创机制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校本提升”,构建招聘、培训、使用、提升、管理、服务一站式的师资建设工作机制,为教职工营造融生活、学习、工作、发展于一体的精神家园,以真诚的人文关怀、悉心的校本培修和强烈的成就期待引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价值、享受人生、塑造自我。
制定“敬业、爱生、乐群、修身”的师德规范和“四严禁”的师风禁令,引导教师以身立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积极实施以培养年轻(新星)教师和以提升骨干(名星)教师为主旨的“双星”工程,引导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做好发展规划,进行自我设计,加快专业成长,引领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方向努力。
学校还为不同类型的教师分别建立了“行政金字塔”和“学术金字塔”,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向着各自的优势方向发展,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管理团队和学术团队均能后继有人。
学子焕新姿
学校体制改革与精致管理的稳步实施,有效促进了办学质态的提升。教学管理与课堂改革的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
“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策略的坚定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一批批优秀学子从这里起航,开始他们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