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高邮抗日战争最后一役文化园,我们看到了革命烈士们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乱年代,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事迹,都深受触动。”4日,阴沉沉的天空下着淅沥沥的小雨,结束在盐城滨海红色寻根之旅的革命烈士李朴夫、胡百流夫妇子女李功佐、胡民、胡海、李燕华等,返沪途中来到高邮,在烟雨迷蒙中参观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文化园,探寻先烈们战斗过的地方。
一行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李朴夫、胡百流夫妇的三女儿李功佐,虽已有80岁高龄,但她仍然精神矍铄、仪态端庄、谈吐清晰。李功佐告诉记者:“父亲和母亲长期从事党和军队的秘密工作,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很少向家人讲述工作中的事情,虽然父亲、母亲没有在高邮这片土地上战斗过,但是我们想追寻其他革命烈士的足迹,对这段历史有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所以来高邮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文化园。”
在文化园内,李功佐一行人参观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高邮革命斗争史馆、高邮烈士纪念馆和抗日战争最后一役胜利广场、英雄广场、市民广场等“三馆三广场”,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座座雕塑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烈士们奋勇抗战的历程,大家无不神情庄重,聚精会神。“来到高邮,参观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文化园,我们才知道高邮是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的发生地,所以这座文化园的建设显得更加意义非凡,它向世人讲述着当年的沧桑和荣光,让人们永远铭记这块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史诗。”李功佐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身为革命烈士子女,她更能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在参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文化园期间,高邮友人向李功佐一行人介绍高邮今年获得了“中国文学之乡”的授牌,而汪曾祺又是高邮文学的代表人物,汪曾祺的作品是这方水土的宝贵财富,于是李功佐一行人在5日一大早参观了汪曾祺纪念馆。在纪念馆中,他们阅读汪曾祺的文字,品味汪曾祺如酒一般的人生。“怀念、热爱汪曾祺的高邮人以这样大的规模和如此隆重的形式来追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人物,使我们感受到高邮润泽、悠远的文化积淀。”参观完汪曾祺纪念馆后,李朴夫、胡百流夫妇的二儿子胡民说。
在邮期间,李功佐一行人还参观了盂城驿、同兴当铺等地,品尝了阳春面、大煮干丝、蒸饺等特色早茶。“在高邮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感受到高邮是一座美丽宜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们决定今年带着全家人来高邮过年!”李功佐开心地说。
记者 郭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