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摆摆

  □  戴顺星

  家乡对饲养和管理牛的人有一个奇怪的称呼,叫“牛摆摆”。

  “牛是农家宝,种田不能少”,耕牛属大型牲畜,集体的重要资产。家乡的耕牛是黑水牛。水牛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弯月形的牛角,像两把尖刀,毛茸茸的耳朵,硕大的牛眼里一对棕黑色的眸子,就像两泓深潭。

  队里最多的时候有三头黑水牛,牛摆摆是西庄的钱大伯和另外两个社员。钱大伯是远近闻名的养牛高手。在牛集市上,他用肉眼一扫,再用手一摸,就能够看出牛的优劣。在大队牛摆摆培训交流会上,他说:“买牛,看体型,看牙口,看精神儿,这谁都知道,光凭这些也许能挑到一头不坏的,可未必能挑到一头真正的好牛。牛关键是看脾气。拿根鞭子一甩,‘啪’的一声,好牛都会瞪圆了眼睛,左蹦右跳,这样的牛干起活来下死劲,走得欢。”他把他在养牛用牛方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其他几十位牛摆摆。此次会议后,钱大伯赢得了“牛魔王”雅号。

  每年“三夏”大忙,是钱大伯大展身手的时候,耕地耙地是他的拿手好戏。村西头的麦子刚收割完,金灿灿的麦地变成黄黑相间斑驳的田地,田里硬茬茬的麦桩像一把把倒竖着的锋利的匕首,闪着寒光,它们在用挑战的眼光看着钱大伯,好像在说,来呀,我叫你脚底穿心。面对“荆棘遍布”的麦田,钱大伯带领他的水牛小分队开始出征,只见他两掌微微合拢,向掌心吐口唾沫,两掌搓了一搓,右手扶犁,左手拿起缰绳(其他牛摆摆还要握住一条牛鞭),目光笃定,微弯着腰,轻抖缰绳:“驾!”那头我看起来有点害怕、高大粗壮的、桀骜不驯的公牛在钱大伯面前就像一个听话的乖小孩,喘着粗气,打着沉重的喷鼻,低着头往前使劲地拉着犁铧,泥土快速地向旁边翻滚开来。钱大伯对耕地的深浅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哪里要浅一点,哪里要深耕,功夫全在他的右手。

  耕牛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犁铧一尺一尺地向前移着,新翻的泥土散发出浓浓的土香味,翻过的半边地潮湿暗淡,没翻的半边地干燥微黄。鸟雀们飞过来,躲在新翻的犁沟里啄食农民遗落的麦子和土里的小虫。不时,惊起的野鸡“咯咯”地飞起,野兔突然跃起。锋利的麦茬和杂草、害虫全被碾碎翻进土里,化作最好的肥料。耕过的泥土松软平整,细腻均匀,层次分明。只一会儿工夫,就耕了好几块田。

  耕好的田地,放水员在田头小渠挖开一条小沟,小渠里的水欢快地流淌,淹没的麦田白茫茫一片。钱大伯架起犁耙,两只脚踏在犁耙上,就像踏着两只风火轮,水牛在水田里飞跑。

  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劳碌一天的钱大伯拖着疲惫的身子,把牛牵到打谷场西头靠河边的一个两丈见方小水塘,让黑水牛“打汪”。黑水牛汗腺不发达,皮厚散热慢,夏秋季蚊虫多,“牛汪塘”里加一些稀河泥,晚上牛躺进去,浑身浸在泥浆中,既散热又避免蚊虫叮咬。

  第二天清晨,东方泛起鱼肚白,钱大伯把黑水牛从塘里牵到河边,让牛在河里洗澡,舀水把牛冲洗干净,用一把钢刷帮牛“梳理打扮”。然后把牛牵到树荫下,放上一捆青草,牛一边悠闲地甩着尾巴,驱赶牛背上的牛虻,一边吃着青草。这是黑水牛最放松的时候,它要积蓄力量,准备再干。

  “三夏”农忙结束后,耕牛瘦了,体质差了,要为耕牛复膘,以便秋收季节好继续耕作。钱大伯这时对牛们疼爱有加,除喂食稻草、青草之外,还加一些黄豆、豆饼之类作补料。黑水牛卧于阴凉之处,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观鹳
回家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牛摆摆
高邮报副刊03牛摆摆 2022-11-22 2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