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不断促进财政资源高效配置,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十载砥砺奋进,十年精彩蝶变。全市财政部门将立足新起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谱新篇,树立顶格标准、保持满格状态、拿出真格措施,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贡献新的财政力量!
这十年,高邮财政坚定信心、蓄能赶超,财政收支总量迈上新台阶、实力更稳固。聚焦扶持实体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推进重点建设、完善综合治税,实现财政与经济效益“同增长”、收入增速与质量“双提升”。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21.72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39亿元,年均递增6.03%,财政实力稳固提升。财政支出有力保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88.15亿元,年均增长9.07%,全力保障中央、省重大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财政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日益提高。
这十年,高邮财政胸怀大局、统筹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底盘更坚实。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源建设良性互动,通过税收优惠、扩大投资、资金扶持、贷款贴息等方式,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坚持放水养鱼、涵养税源,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取消、停征、降标收费项目126项,做到“收费项目清单化、清单外无收费”。坚持握指成拳、集中财力。十年来,市本级累计兑现各类产业政策扶持资金11.56亿元,重点支持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及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坚持财金联动、杠杆撬动,累计谋划入库专项债券项目50个,争取政府新增专项债券41.24亿元,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幅改善。
这十年,高邮财政高位推进、精准发力,重点领域攻坚强度再提升、保障更有力。坚持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大局意识,千方百计统筹财政资源,下好财政先手、巧手、妙手棋。着力建设安全财政。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逐年下降,“三保”底线兜牢兜实。全力构建政府债务闭环管理机制,按期推进年度化债任务,全市债务规模总体适度、风险稳定可控。着力建设民生财政。全市“三保”支出年均增长5.1%,始终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教育、卫生、文化、医疗等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这十年,高邮财政破冰攻坚、纵深推进,财政国企改革呈现新格局、管理更高效。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和“先行军”作用,投身改革主战场,推动财政管理步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预算管理改革蹄疾步稳。预算管理理念不断深化,“四本预算”有效统筹衔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初步建成并运转有序,以“大数据”支撑“大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出台实施意见和配套制度,扩大管理范围、拓展管理领域,基本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开展市级国有资产清查盘活专项行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制定产权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