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残联聚焦残疾人群体需求,坚持服务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残疾人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聚焦重点,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持续巩固居家托养服务成果。在2021年开展居家托养服务的基础上,增加服务对象,完善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提升居家托养服务质量,今年扩面至230人(高邮镇、卸甲镇、城南新区、开发区)。抓好孤独症儿童康复。协调卫健、教育部门做好筛查,摸清孤独症儿童康复需求底数全市122人,做到常态化康教训练全覆盖;加强康教队伍建设,强化日常内部研讨、技能培训,增强师资能力。抓好市政府1号文相关实事。有序推进残疾人技能培训、扶贫创业基地建设、残疾人综合责任险办理、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辅具适配等8个项目。
2.解放思想,谋划年度创新工作。一是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为抓手,促进残疾人群体稳定增收。积极走访相关企业,采集附加值高、适合残疾人操作的拳头项目。目前已与传艺科技和钛艺电子、汉升电子天利玩具、利华制衣等1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季度调配中心直接调配近80个工作日,调配加工收入近20万元,惠及100余名残疾人,残疾人平均月增收在600元以上;二是开展阳光之约零距离服务活动。进一步延展居家托养的服务功能,通过政府采购,对高邮镇20名不易出户的残疾人进行个性化文化体育健身指导,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来已服务100多人次;三是开展“我讲你知 共享法治”惠残政策宣讲活动。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 “婷婷说法”电视节目,以身边典型涉残案例为蓝本,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生动阐释涉残法律法规和惠残政策,同时深入部分乡镇宣传法治惠残政策。截至目前已制作电视节目1期,举办专题宣讲2场;四是优化残疾人辅具适配流程,打造残疾人辅具适配站点。在三垛镇、临泽镇、卸甲镇新建辅具适配站点,为残疾人提供需求登记、辅具适配、辅具租借、辅具展示、辅具维修等服务。
3.契合需求,抓好疫情帮扶救助。疫情期间,残联坚持“越是非常时期越要服务好残疾人”的理念,推出了一系列纾困解难举措,畅通“五项通道”,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畅通“绿色通道”。指导乡镇残联积极做好服务机构残疾人及相关村残疾人群众的核酸检测工作,每个核酸检测点配备残疾人专用轮椅,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分类帮扶,对出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对行动障碍的残疾人,志愿者车辆护送前往检测点,开通绿色通道,切实筑牢辖区残疾人健康防线。畅通“政策通道”。出台疫情防控期间残疾人民生帮扶政策,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残疾人的基本民生,对受到疫情影响的14家盲人按摩机构发放补贴近2万元。畅通“暖心通道”。聚焦残疾人群体需求,发挥居家托养服务在疫情期间的“前哨”作用,及时发现残疾人家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其提供代办、代购、助医等服;同时创新方式,与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幸福星期六”项目,针对疫情期间不易出户的残疾人群体开展心理干预、精神慰问等相关服务。畅通“线上通道”。应势而变,与人社部门联合开展残疾人就业“云上招聘”,并结合实际开展“点对点”小型招聘会(顺达机电),助力残疾人就业。同时在防疫期间,推出在线康复训练、在线教育等服务,解决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需求。畅通“护航通道”。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精神障碍妇女等”相关情况摸排工作,在摸排的同时做好疫情期间临时救助,督促村社区专职委员当好服务员,开展“问健康、送关爱、问需求”专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