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近日,江苏之心地理信息园被扬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扬州市教育局和扬州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命名为扬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这是该园继去年5月,经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批准命名为“江苏省地理信息科普基地”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江苏之心”在高邮的来龙去脉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高邮地处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的说法广为流传。早在2017年1月,我市国土资源局向扬州市国土资源局上报了《关于确认省陆地地理中心位置的请示》。随后,经过向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请示,综合考虑现有基础测绘成果、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等状况,上级有关部门认为从宣传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江苏省有必要、也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开展相关研究。为此,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委托省测绘工程院组建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的研究与确认,参考“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等研究方法,明确江苏省陆域地理中心是由行政省界和海岸线组成的封闭多边形的几何中心点,陆域范围不包括海域、海岛、礁、潮间带等,不考虑重力场等平面几何图形以外的因素等。经过一年多研究论证、27次对《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研究报告》文本进行修改和地理工作者多次严格的科学测算和研究论证,专家组一致评定:论据充分、算法正确、计算准确、结果可信。2018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复,东经119.49872°、北纬32.97117°的坐标点(我市周山镇区西侧约500米处的志光村龙华组)被确认为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点(简称“江苏之心”)。该项成果是我国大陆首个省级专项研究成果,确立了高邮在全省独特的地理区位,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名片效应。
打造“心园”呼声高涨终建成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高邮被确认为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之后,业内人士纷纷建言献策,认为高邮被确认为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必然确立高邮在全省地理区块位置中的重要地位,打造以地理信息为主题的公园,必然成为高邮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永久名片,对于宣传高邮、展示高邮、发展高邮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于打造“心园”的建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摆上议事日程,很快落地见效。2020年初,江苏之心地理信息园项目建设被纳入市城建“双十”重点工程。根据建设方案,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推进园区建设,并负责规划设计、土地报批等;市文旅集团负责施工建设、运营;市财政负责市配套资金安排等。
2020年4月,江苏之心地理信息园建成。该园位于周山镇镇区西侧500米、县道302南侧,总占地面积约21.8亩。园区中心为按江苏省陆域版图1:170万比例缩小放样的绿岛,绿岛四周构建水面以凸显江苏省陆域版图边界走向。绿岛内部按照江苏省各设区市的实际地理区位,以行政界线分为13个区域板块。每个板块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元素和所代表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进行个性化展示,并栽植该市市花、市树进行点缀。园内穿插江河湖海、主要山脉、沿海滩涂、平原丘陵等相关地理元素。
“心园”精彩亮相成科普基地
“江苏之心”主题雕塑是园区的核心和制高点。雕塑主体造型四面重复,由古代象形测量器具“规”和“矩”提炼创作并组合而成东方开放之门。雕塑顶部是吊砣形成的垂点,通过顶部的圆环和光束聚焦到地面“江苏之心”的标志,体现了中心标志的重要性、科学性、权威性;吊砣周边用于支撑的圆环形波浪,寓意高邮地处京杭运河沿岸的特色地域文化。
据悉,江苏之心地理信息园是我国境内唯一的省级陆域地理几何中心主题园和最大的省级陆域版图实景展示园。“心园”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科普内容。室内外科普展厅面积15077.1平方米,主要通过展板结合“声、光、电”技术,展示测绘地理信息的历史、工作内容、科技成就、杰出人物、未来发展方向等。室外主要结合江苏省行政区划地图形状和各设区市的实际地理区位,分为13个区域板块。在介绍各设区市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的同时,综合展示科普测绘地理信息元素和江苏省地理地貌等地形元素。园区内设有浑天仪、简仪、象限仪、沉降观测点、CORS站、GNSS点、水准点、三角点、城市原点、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点以及北斗卫星、长征五号、远望号测量船、日晷等标志或模型。此外,还有开山岛、玉女峰、长江、大运河、太湖、高邮湖、洪泽湖等地理标志。
江苏之心地理信息园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研基地,常年面向社会开放,也是我市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亮点,吸引了大批团队和个人前来参观。
通讯员 陈刚 记者 葛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