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为江
在我们农村老家过春节,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贴“封门钱”。
进入腊月半,写对联的先生和刻门钱的师傅便忙碌起来,因为一个生产队四五十户人家,能写会刻的也就是两三个人。对联好办,买张红纸,请一位写毛笔字的先生写一写即可,而雕刻封门钱这事难度大多了,它不但需制作图案,有文字、有花纹,还要具备镂空雕刻的功夫。
上世纪七十年,农村公社集镇上还没有人雕刻封门钱摆摊设点叫卖,只有靠庄上的能人巧匠自己作图、雕刻。那时我们家的封门钱一般由堂叔代劳。记得我上四年级放寒假,父亲对我说,你在学校既学写毛笔字又学画画,今年家里封门钱就不需要请人了,由你动手学着刻。对于父亲下达的任务,我不知如何下手,学校里既没有学过雕刻课程,家里也没有人教过,但“父命难违”,我还是想方设法张罗着雕刻封门钱的前期准备工作。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刀具哪里找?有行家指点,有人家用坏了的洋伞撑子,是扁铁的,形如韭菜叶子又薄又瘦,折一段把它磨成斜角刀刃,用布条线绑在筷子上即可。又选了一块贴在墙上的干“牛屎饼”,把它正反修整成平面作为雕刻托盘。最后,在自家门上取下一张旧封门钱作底样。
准备工作就绪后,便进入实际操作过程。首先是按照式样尺寸画出封门钱的图案,一般上方横列和两边竖列是最新毛主席最高指示,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安定团结,反修防修;大干快上,力争上游等。封门钱中心是红心、太阳或向日葵,下面是飘带。其次花6分钱买一张红纸折成24开(24张),把图案覆在上面,用锥子在四角和中间锥眼,用纸捻子透过锥眼固定整个纸张,订好后一沓红纸板板扎扎的。从何处下刀呢?为此事特地请教堂叔,按他的指点需从左上角下刀,一行行一排排雕刻镂空,这样整版封门钱才不会起皱。
通过一个星期的辛勤劳动,一沓红纸终于雕刻成封门钱。除夕这天,院门、大门、房门等贴上红红火火的对联和封门钱,微风吹拂,封门钱翩翩起舞,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充满了欢快喜庆和浓浓的年味。
有了第一次经验后,到了第二年,学校一放寒假,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设计图案、买红纸雕刻封门钱。我不仅为家里刻,还为邻居及有需要帮助的人家刻,工艺越刻越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