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圆满收官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新冠疫苗接种加快推进。全市卫健系统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落实重点人群高强度管控、重点场所高要求管理、重点环境高频率监测、疫苗接种高效率推进、重大活动高标准保障,立足“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高质量完成全员检测,持续巩固“三零”成果,坚决守好高邮疫情防控大门。先后派出64人支援南京、492人助力扬州主城区和江都区疫情防控工作,彰显了高邮力量、高邮担当、高邮情怀。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强化基层网格化治理,进一步发挥村级医疗机构“哨点”监测作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公共卫生科,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设置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对全市6家发热门诊进行新建或规范化改造,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完成扩建改造,全市最大核酸检测能力可达5-6万管/日。提升病例转运能力,全市现有急救车25辆,其中负压救护车12辆。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加快市人民医院(东区)传染病楼建设进度,送桥中心卫生院按定点收治医院标准完成规范化改造,可满足聚集性疫情发生后的医疗救治需求。
——爱国卫生运动再掀热潮,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建立健全爱国卫生运动组织网络,重新调整由“一把手”市长任组长,各乡镇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小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美颜”等秋冬季爱国卫生七大行动,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周山镇创成国家卫生镇,卸甲镇龙奔村等29个村创成省市级卫生村,新增2家省级健康促进医院,37家用人单位通过省健康企业市级审核,卫生健康创建成果不断巩固,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高。
——医防融合效应初步释放,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药师工作室”相继在汉留、龙虬、开发区揭牌运行,全市首个家庭药师工作室在三垛镇茆吴村揭牌运行,“名师工作室”在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纷纷落户,医共体多学科建设迈出坚实一步。坚持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新创成省级基层医疗机构五星级中医馆2家,扬州市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4家,村卫生室(站)中医阁实现全覆盖。正式上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逐步建立电子化签约模式。全面启动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建设,三垛中心卫生院荣获省级基层糖筛工作站遴选活动团体二等奖。全年启动基层特色科室县级孵化中心2个,临泽、三垛、汉留、卸甲被确认为第四批“江苏省社区医院”,三垛、卸甲被确认为第二批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
——医疗服务质量更加规范,群众就医感受明显改善。新建影响、呼吸和儿科疾病3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疗质控工作进入标准化、同质化、规范化的轨道。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全市8家一级实验室完成生物安全延期备案。开展条线普控、交叉质控、第三方质控和质控校验等四级质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质量不断提升。继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积极推动老年友善医院创建,16家单位创成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老年人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居民健康保障充分见效,人口发展新政平稳实施。稳步推进二级妇保院建设,超额完成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任务,强化孕产妇、新生儿等妇幼健康管理,全市婚检率达98%,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100%。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民生实事工程,开展高邮市“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推进“安康关爱行动”,高邮镇大淖社区被表彰为2021年度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落细落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医养签约服务老年人达1032人。高标准做好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16家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全市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2%。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加大关怀关爱力度。正式开通三孩生育登记线上预约办理,全市“三孩”生育服务登记证有序发放。加强托育机构备案制管理,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家,市级2家,通过备案3家。
2022扬帆起航
公共卫生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坚持政府对全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主体领导地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含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完成规范化发热门诊改扩建工程并通过验收,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和留观区域。新建120标准化洗消中心,加强院前急救转运能力和质控管理。高频次开展培训演练,配足配齐医院感控人员,组建应急检验队伍,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健康高邮”建设提质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镇建设,创建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村10个,省健康村3个。广泛开展健康医院、健康企业、健康社区、健康公园(广场)、健康步道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开展健康下基层“五进”活动50场,视力保健进校园10场,健康科普大巡演2场,充分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行动。完成人民医院(东区)整体搬迁,增挂“高邮市传染病医院”牌子,其独立设置的传染病楼正式投入运行。完成人民医院(西区)改造工程,组建新的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省标准化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通过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速行动。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借鉴先进县(市)区的成功做法,推进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形成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功能互补、转诊畅通、竞争有序的就医格局。
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行动。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防病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新创2个以上省4星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新创4个扬州市中医药示范村卫生室(站),建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王琦国医大师馆争创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完善行动。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90%以上的医疗机构(含医养结合机构)创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托育机构备案制管理,推进我市普惠制托育机构建设。
专业卫生技术人才强基行动。贯彻落实《高邮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推进方案(2019—2023年)》,加大校园招聘、人才招聘、公开招聘、定向招聘力度,继续开展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继续实施骨干人才遴选,加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培养,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改革试点。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延伸行动。吸纳市级专家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促进专家与家庭医生团队有机衔接、紧密互动,做到精确分诊、服务接续。探索引入家庭药师、健康管理师、检验师等专业力量,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社区、小区、家庭、机关、企业、学校延伸。
卫生健康信息化升级行动。按江苏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应用分级评价四级标准建设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通医疗服务、疾病防控等信息壁垒,促进信息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加强以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为重点的业务系统建设,强化疫情研判、预警分析、实时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