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市政协坚持改革创新,主责主业迈出坚实步伐。
助力基层治理。积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报市委以市委名义印发《中共高邮市委关于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实施意见(试行)》及相关工作意见,建立活动挂联、委员履职、专家咨询“三项制度”。指导各类协商议事室常态化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创新采取“会场+现场”“固定+移动”“集中+分散”的模式,推动协商活动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界别群众,通过民主监督、调研视察、建言资政等方式,积极参与就业保障、城建工程等民生“大事”,推动解决交通出行、物业管理等民生“小事”,主动跟进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等民生“实事”,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突出提质增效。创新组织政协圆桌协商,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20多人次、专家教授60多人次参加圆桌协商,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邀请群众代表与部门单位现场互动,形成一批高质量建言成果,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创新政协常委会议议事方式,减少“听取汇报、领导讲话”时间,增加常委会议上政协常委发言人数,多提“干货”意见。五年来,共组织委员300多人次参加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专题协商,近1000多人次参加基层协商活动,提出意见建议800多条。创新提案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政协高邮市委员会提案工作规则》等6份制度文件,建立完善提案立案整合、重点提案遴选等5项机制。
关注社情民意。每年召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制定《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试行)》,聘请20名社情民意特邀信息员。进一步规范社情民意信息报送、编审、跟踪、反馈等流程,完善社情民意信息考核办法,建立专委会月上报社情民意信息制度,推动社情民意“直通车”驶出“加速度”。五年来,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900多条,上报上级政协300多条,15篇被扬州市政协采用,10篇被省政协采用,2篇被省政协报送全国政协。《建议全国两会研究后疫情时期农业发展问题》被扬州市政协评为优秀社情民意信息。连续3年被扬州市政协表彰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通讯员 管剑钊 记者 赵妍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