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市始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科学处理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民生、生态与未来的关系。2018年,我市全面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城乡生态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公园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居住区绿化为依托,以街头绿化为点缀的点线面相互交织的园林绿化体系。2019年10月,我市顺利通过了住建部的现场检查,2020年1月22日,住建部正式发文命名高邮为国家园林城市,2021年5月24日,“国家园林城市”奖牌正式揭开面纱。
一是突出“点”的布局,加快建设公共绿地。园林城市创建期间,我市结合扬州市“公园体系建设”、高邮市“城建双十工程”稳步推进公共绿地建设,重点开工建设了西北片区森林公园,并先后建成多个综合性公园以及市河风光带、盐河一湾、南澄子河风光带等13个带状公园,建成金桥公园、水曲溪园、北门酒厂社区公园等18处道路节点和街头游园,总面积达286.5公顷。城市建成区共有公园绿地60余个,有效均衡城市绿地布局,扩大了公园服务区域,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到88.78%。同时,围绕市内的多个历史遗迹随形造景,先后建设了京杭运河十里风光带、运河西堤带状公园、南门大街等特色景观,扩大城市美化绿化覆盖率。
二是注重“线”的流畅,编织生态绿廊网络。先后组织实施了北澄子河、大小淖河、新河、横泾河等河道的综合治理,严格保护原有水域、地貌和植被,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到87.08%。全面实施沿岸生态景观建设,因地制宜设置游园、公园和绿色廊道。对捍海路、通湖路、海潮路、珠光路、文游路等城市主要通道,实施带状公园建设。对路宽12米以上的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全面实施行道树完善工程。注重林荫道路建设,对盂城路、蝶园路、佳禾路等25条道路机非隔离带,补植榉树、法桐、枫杨、栾树等行道树近1200余株,林荫路推广率达到73.55%。形成了以主次干道绿化为骨干,以滨河道路绿化和背景林带绿化为补充的生态绿廊。
三是力求“面”的精美,营造绿色宜居家园。创建目的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良环境。我市通过不断优化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筑牢大运河、横泾河、盐河、北澄子河环绕的城市生态屏障;凸显捍海路、通湖路、海潮路、屏淮路等多条纵横交汇的城市景观廊道;坚持“古城+公园,新城公园+”的本市特色,提升老公园,布局新园林;扎根见隙插绿、屋后栽树、庭院养花的美化环境习惯;宣传立体绿化、节约型园林、海绵城市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城市绿地、河流、廊道、园林,错落有致,分布合理,相生成趣,互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