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立根:为活得精彩而“奔跑”

  □ 葛维祥

  今年45岁的潘立根,是我市送桥镇盘塘村村民,也是一名因意外事故导致外伤性截瘫的残疾人。目前他担任送桥镇“零距离残疾人之家”法人,年营业额达100余万元,为10多名残疾人创造了就业和增收渠道。“在镇上我有120多平方米的新居兼店面,与妻子各有各的事业。我从瘫痪到自食其力,越来越好,能有今天,是烟草局、残联、乡镇各级党组织持续帮扶的结果。”近日,潘立根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激地说。

  一场意外事故 让他痛苦沉沦

  潘立根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常常靠救济生活。因为贫困,两个姐姐早早嫁人,唯一的哥哥也入赘女方家。他即使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和“掌中宝”,也因贫困迫不得已,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当时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家里的境况。”潘立根回忆说。他外出打工,凭着决心、用心和努力,很快掌握了一技之长。1998年,在朋友介绍下,他成为南京一家建筑公司的塔吊工,没多久,便被安排负责公司的航吊作业项目。那时候,工人每月工资普遍在500元左右,而他的工资就已经超过了1000元。正当他对未来踌躇满志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他跌入人生的深渊——1998年12月20日,他在拆卸塔吊时,不慎从6米高的工作平台上摔到地面,当场不省人事。经过1年多的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再也无法站立行走。“后来我的母亲又因病去世。双重的打击,让我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我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事也不做,更不想见到外人,自暴自弃。”潘立根记忆犹新地说。 

  党组织帮扶 使他拨云见日

  潘立根对记者说,在他痛苦沉沦的两年多时间里,身边挚友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挽救”,特别是女友于彩虹,一名小他1岁的内蒙古残疾人大学生,通过“空中热线”和他交流,帮他排解。一番番耐心的开导让潘立根明白过来,他不是一个人在活着,还有老父亲需要他照顾,还有一个家需要他“立根”。此后,潘立根逐渐从浑浑噩噩中醒悟过来,坚强起来。

  2003年,潘立根经过观察思考,决计在庄子里开个小店,卖些烟酒百货、油盐酱醋,贴补家用。当时烟草局党支部得知他的情况,专门派人上门为他办理了专卖许可证,并将他纳入长期帮扶对象。在“亲人”的帮助下,小店生意逐渐起色,日渐红火。不久,潘立根与于彩虹喜结良缘。成家就要立业,妻子于彩虹的支持使他又多了一根行走的“拐杖”,信心更足了。

  在妻子于彩虹的支持下,潘立根决定开始新的创业。2005年,他在镇中心(原郭集镇)开设了一家当时镇上规模最大的生活用品超市;2010年,转型开了一家宾馆兼销售福利彩票;2014年,在镇上买了地皮建起了自己的店面,有了一个稳固的家。

  近十年时间,潘立根与妻子于彩虹不断创业,期间虽有过失败,但更多的是收获。潘立根夫妇动情地说,不论是村庄的日杂店,还是到镇上开超市,再后来开宾馆以及现在的家庭生活超市,市烟草局、市残联、送桥镇党委政府以及村、社区等党组织,主动跟进服务,给我们信心、给我们鼓励,扶持我们、帮助我们,使我们拨开云雾见天日,超越自我勇向前。

  为了感恩 他甘当残疾人“领跑员”

  潘立根坦言,一路走来,他虽然尝尽人间冷暖,但是党委、政府和市、镇残联、烟草局等各级党组织多次出面帮助,让他十分感激。潘立根谨记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吃水不忘挖井人。”此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脑际,激励他前行,回报社会。为此,他在不断创业的同时,感念党恩,感念帮助他的人,孜孜不倦做公益。

  前年,在市残联和送桥镇的关心支持下,他担任送桥镇“零距离残疾人之家”的法人。这是一个集工疗、学习、康复、娱乐为一体的场所,旨在为广大残疾人打造更为广阔的天地。为了建好管好这个“家”,让“家里人”过上幸福生活,他四处奔波,找项目、谈合作,目前已成功洽谈了多家酒店、宾馆一次性用品的包装项目,年产值达100多万元。此后,潘立根又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创办了一家物流公司,年创产值近三百万元。该镇德华社区的贺德财右臂残疾,他自潘立根的公司成立起便在此工作,如今每月能拿到1800元的工资,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而且活也不重,他干得很开心。在潘立根的公司里,像贺德财一样发挥“用武之地”的残疾人有15名。

  在公司运行过程中,潘立根对员工们好,员工们对他也很好。有时候,公司投入设备,资金周转一时困难,大家知道后就会主动要求工资暂缓发放;有时候,公司忙起来需要加班加点,员工也都丝毫没有怨言。“大家在一起,你帮我我帮你,相处得非常好,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亲密的团队,残疾人之家才发展得越来越好。”潘立根感触颇深地说。

  今年,潘立根和同为肢体残疾的妻子于彩虹倡导注册了纯公益性的社团组织“轮跑团”,现有40多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参加。“轮跑团”成员张华说,立根大哥和彩虹嫂子倡导建立这一组织,让他们“同病相怜”的人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从“自卑”“沉沦”“不幸”中走出来,融入社会。潘立根表示,他和妻子生活越来越好,他要和妻子帮助带动其他残疾人,要让更多残疾人明白,他们不仅是为了活着,而且要为活得精彩、活得更好而“奔跑”,故将这一组织取名“轮跑团”。

  20多年来,潘立根不骄不躁不气馁,始终行走在创业和助残的路上,不仅让自己的人生绽放了光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先后获得扬州市“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高邮市“自强模范”等荣誉,还是高邮市第四、五、六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代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刊
   第06版:副刊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专版
潘立根:为活得精彩而“奔跑”
广告
高邮报特别报道03潘立根:为活得精彩而“奔跑” 2021-05-28 2 2021年05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