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史海钩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0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董潭村的红色记忆

  □  史德元

  一星火种耀苍穹,几度烽烟董潭庄;万亩苇荡神兵起,百里战歌美名扬。在高邮东北乡有一个村庄叫董潭村,这里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这里有万亩芦苇荡,战争年代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高邮抗日民主政府诞生地,设过新四军榴弹厂、被服厂;这里发生过诸如“董家潭战斗”的战争多起,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

  一个村,有25名革命烈士

  血色董潭,红色土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董潭村有25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农民的儿子房启太,1920年8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2年春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4月7日,在一次伏击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生前为三垛区委书记。战斗英雄陆启鸿,1941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高邮县七区游击连副连长、连长,高邮独立团五连连长,新四军一师二旅五团二营副营长等职。1945年9月,在解放兴化城战斗中,他第一个登上城头挥刀砍死10多个敌人,获“战斗英雄”称号。1946年11月,在盐城伍佑阻击战中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还有在新四军攻打河口新庄战斗中牺牲的顾金凯、在三垛河口伏击战中牺牲的朱保友、在攻打临泽镇战斗中牺牲的朱武连、在浙江新登战斗中牺牲的史克培、在坚持原地斗争中牺牲的史万琪、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柏传稳、在宝应汜水战斗中牺牲的朱继志、曾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陈凤山等……这25位革命烈士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一个村,出现32位群众英雄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董潭村涌现出一大批群众英雄,有支前抬担架的,有为新四军做军鞋的,有掩护干部脱险的,有冒死侦察送情报的,有为前方送物资的……据《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红色临泽》书中记载,董潭村在战争年代有文字记载的群众英雄多达32人:葛步英组织妇女做军鞋、史克海夜送钱书记、高巧云送两子上战场、三民兵活捉汉奸朱惜三、刘元来坚持敌后斗争、朱福元小葛庄战斗送情报、陈永田宁死不屈、史存厚献策缴敌枪、杨万波掩护公安股长、朱氏兄弟冒险救伤员、周国钧“造册征公粮”、秘密联络员史万崇、朱福元扳罾棚成联络站、敌后“儿童团长”史克高……在血雨腥风的战斗年代,这些群众英雄功不可没,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

  一个村,曾拍摄过两部电影

  万亩芦苇青纱帐,一片热土美名扬。董潭村水网密布、芦苇丛生,地理位置重要,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红色根据地。1942年7月8日,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当时的董潭乡民族解放村成立,新四军流动兵工厂曾驻扎该村,高邮县委行政扩大会在此召开。这里还曾筑闷水坝头、修草荡公路开展对敌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在董潭村曾拍摄过两部电影。一是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以“铁小伙”史善元为原型的战斗故事片《湖上的斗争》,一是196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由扬剧《小陈庄风云》改编的故事片《夺印》。

  值得一提的由项堃、石联星等主演的电影《湖上的斗争》,反映的是当年董潭村一带坚持地方武装斗争的革命前辈的真实斗争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石春来,即是以董潭“铁小伙”史善元为原型,片中描述的是“董家潭战斗”部分情节。史善元,1923年7月出生在董潭村,1942年参加革命,次年入党。战争年代,他历任高邮团公安股股长、黄邳区区委委员、城区区委书记等职。建国后,史善元曾任国家核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1年,他作为全国英模代表赴京出席国庆观礼,两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上世纪80年代中期离休,2011年8月12日病逝,享年89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缅怀革命老区董潭村25名革命烈士、32名群众英雄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从董潭走出去的史纯良、史国生、周祥琪等一批为党、为国、为人民立下丰功伟绩的革命老前辈。

  挥泪继承先烈志,誓将遗愿化宏图。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进一步加强“四史”学习,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征程中,克难攻坚,砥砺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史海钩沉
我党建立初期的一位优秀党员
董潭村的红色记忆
高邮报史海钩沉04董潭村的红色记忆 2021-04-01 2 2021年04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