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祁传玉 记者 杨晓莉) 3月16日是第15个“国际社工日”,“汇聚社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是今年国际社工日的主题。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74人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包括助理社工师和中级社工师。
社会工作者默默耕耘在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疾康复、社区矫正、纠纷调解等各个基层领域,助力社会治理创新,保障困难群体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据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负责人祁传玉介绍,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提高社会工作水平,我市每年都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邀请专家教授对报考人员开展培训,确保考试通过率。目前,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674名社会工作者以村、社区在职人员为主,包括民政、司法、妇联、残联等多个条线的工作人员,他们已经广泛参与到民政、禁毒戒毒、司法、卫生健康、未成年人保护、工会服务、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残疾人服务等诸多领域。
随着专业社工人数逐渐增多,从2018年开始,我市在各社区广泛推行“全科社工”制度,设置“全科社工”服务岗位,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让社区工作者由“专岗、专能”转变为“全科、全能”,真正实现服务居民“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实现了进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避免了群众办业务“跑空趟”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群众基本服务需求,也释放了更多的社工“守在百姓身边”。“全科社工”工作模式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称赞。“走进社区,感觉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非常温馨。”康华社区居民潘小沟感慨道,以前到社区办事,都要找特定的工作人员,现在不一样,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是“全能”的,不管办什么事,到社区随便找谁都能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