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课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  市汪曾祺学校小学部  董仲春

  小学语文课堂到底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觉得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慢慢读,好好欣赏,书中有无限的风光。”他就是这样带着孩子一路读去,品出一路风景的。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在《“番茄太阳”》一课的教学中,于老师把阅读品味和感情交流放在重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和感悟,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比较语言。比较,是语言品味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从而体验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例如,笔者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番茄太阳”》第3自然段“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的笑,妈妈也在旁边笑”这一句时,问孩子们:“两个笑字,一样吗?哪一个该读高一点,哪一个该读低一点?”通过比较,学生感悟到明明的笑声是快乐的,应该读高一点,而妈妈的笑是心疼的笑,该读低一点。这位教师紧紧扣住两个“笑”字,指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赏读语言。教师在范读过程中,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也要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感染学生,诱发其去想象,使其入境入情。这不但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唤起其对美的共鸣。还是那节课,特别是《“番茄太阳”》最后3个自然段的范读,当那位教师读到“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时,他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他用泣诉的方法,让在场听课的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共鸣。

  其次,在训练中提升读写能力。 

  什么是语文? 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概括。笔者曾看过孙双金老师执教《幸福人的衬衣》这一课的课堂实录,他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上课伊始,孙老师就说:“今天我们都来写一写名言。”刚开始学生觉得有困难,但当第一个同学说出他的理解,经孙老师启发,写出一句名言后,同学们觉得写名言也没那么难了。孙老师就是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括的方法,整节课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训练的。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写一句甚至几句名言,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升。

  批注。作批注是很多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往往有些教师只是流于形式,为训练而训练,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来作批注,最终只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比如我们在执教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时,就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来写批注,从题目处、插图处、情节处、结尾处来对故事进行猜测和想象,从而从小培养孩子读书作批注的能力。 

  想象。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时,他就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这位教师说:“如果此时把镜头对准巴金老人的手,你会看到什么?”“如果我们把镜头移动,你还会看到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巴金爷爷艰难写信的画面,深切地体会到巴金爷爷的那一腔真情。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课堂训练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更深切地感悟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表达。语文课一定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在学完第2自然段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个续写:《我多么想,多么想 ……》。其实不管哪个年级、哪篇课文,教师进行语言训练的机会太多太多,通过这样的训练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访谈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金融专版
   第06版:教育园地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特别报道
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
语文课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一碗馄饨一爿店
我的“多味”爸爸
难忘的军事夏令营
记一次游戏
高邮报教育园地06语文课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2021-01-07 2 2021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