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态各异的“龙虬庄人”、惟妙惟肖的双龙戏珠、反抱琵琶的敦煌仙女、貌美如花的七仙女……日前,在市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 暨第五届中国高邮湖大闸蟹旅游美食节开幕式现场,出现了这样一些用稻草编织而成的工艺品,工艺品以稻草为主原料,配以丝线、麻草等,个个栩栩如生、造型别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这些工艺品均出自我市民间艺人纪万洪之手,年近古稀的他用一根根普通的稻草编织起自己的艺术梦。
□ 记者 杨晓莉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记者如约来到纪万洪位于恒生欧洲城小区的家中,一踏入家门,便看见客厅内陈列着许多稻草人以及其他稻草编织工艺品。说起这些草编的人和物,纪万洪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道出自己与稻草编织的不解之缘。
闯荡多年 回乡重拾草编手艺
1954年1月,纪万洪出生在临泽川青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尽管小时候家庭条件非常的艰苦,但在家中排行老幺的纪万洪受到了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疼爱,一直读完初中,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读书人”。
初中毕业后,纪万洪参加生产队劳动,并自学了木匠手艺,在从事20多年木工行业后,他又到上海闯荡了20多年。采访中,纪万洪告诉记者,自己在上海一直从事修鞋工职业,虽然收入可观,但漂泊了多年,年岁大了就想回到老家。2015年年底,纪万洪关了店铺回到高邮,随同孩子们一起居住在城区商品房里,过上含饴弄孙的养老生活。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纪万洪结识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陈鲁高,并在他的帮助下,成为了协会一名会员,也认识了各行各业的民间艺人。“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 ,看到他们都有拿手‘绝活’,我也想到了年少时‘编草鞋’的手艺。” 纪万洪说,从小生活在农村,对稻草再熟悉不过,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不好,买不起鞋,就用稻草编织草鞋,自己曾穿过草鞋、草靴,也跟父母学会了编织草鞋、草靴的手艺。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草鞋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即便在农村,也很少有人会“编草鞋”这门老手艺。想到这的纪万洪决定拾起草编手艺,再次编织起稻草来,尽管时隔数十年,但曾经的手艺没有丢,编起草鞋也是信手拈来。草鞋、草靴、草窝……一个个用稻草编织的物件在纪万洪手中制作而成,渐渐地,不满足于编织这些简单物件的他想要尝试编织难度大的物件。
一次,纪万洪随家人去龙虬庄遗址游玩,看到遗址内的“龙虬庄人”,他立即产生了兴趣,回到家中,就开始琢磨以这些人物为造型编织稻草人。说干就干,经过数月多的努力,一个个“龙虬庄人”活灵活现呈现在人们眼前。随后,双龙戏珠、敦煌仙女、七仙女等草编工艺品也逐渐成型。
细节精致 巧手编出稻草工艺品
在纪万洪家的客厅内陈列着很多稻草工艺品,客厅左侧10个“龙虬庄人”中女子长发披肩、男子胡子拉碴,还有几位小朋友站立一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俨然一个“龙虬庄部落”。
“编织这些草人一共用时4个多月,每天要花费10个小时以上。” 纪万洪告诉记者,这10个“龙虬庄人”多以稻草编织而成,先用铁丝拧成人物模型,再用稻草编织,在编织之前,稻草需要经过洒水、浸泡、锤打等多个流程,随后挑选没有锤断的稻草,这样编织起来才有韧劲、不易断。一个月,两个月……一个个“龙虬庄人”逐渐成型,纪万洪编织的信心越来越强、劲头也越来越足。
“龙虬庄人”编织好后,纪万洪又用稻草编织出双龙戏珠。在客厅里,悬挂着的两条飞龙正扯弄一颗龙珠,每条飞龙足有3米多长,龙须飘扬、龙鳞鲜明、龙爪锋利、龙眼明亮。站在这两条龙面前,人们很难相信,这是由稻草编织出来的。双龙戏珠编成后,喜欢忙碌的纪万洪没有停下编织的脚步,今年春节期间,他在网上偶然看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非常心动,又在脑中开始构思起来。历时两个多月,纪万洪又根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用麻草编织出“反弹琵琶”的敦煌仙女造型。
“动工之前,光是原材料的准备,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纪万洪介绍说,考虑到敦煌仙女造型较之于“龙虬庄人”要有所突破,从原材料上就要有所区别。经过反复比较,他在网上购买了一种产自于北方的麻草,这种麻草坚韧柔软,编织人物造型来很精巧。编织前,麻草要用水浸泡,让草皮和草茎分离开来,剥离出草皮,再用小刀刮去上面的浮末,才能得到理想的材料。
正式开始编织时,纪万洪仔细揣摩敦煌仙女的造型,画好图形,标好每个部位尺寸,从姿态到体型,再从发型到配饰,以及脚下的底盘都十分讲究。编织过程中,他也不着急,慢慢地用手中的麻草一根一根地编织,先是腿部,后是胳膊,最难的要数脸部,每次编织后感觉不行,就会拆掉重编,直到满意为止。“以钢丝做好人物模型,再按照模型进行编织,编织过程是个细活,要有耐心,才能做好。” 纪万洪说道。在现场,记者看见,这个反抱琵琶的敦煌仙女高度达到了真人大小,足有一米六,不仅神态自然,衣带的处理也是“仙气十足”,似乎微风拂来,就能随风而动。
心怀梦想 草编艺术留住乡愁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纪万洪将自己编织好的“龙虬庄人”和双龙戏珠、敦煌仙女等草编工艺品拍成照片和视频上传到微信、抖音中,获得了很多网友的点赞。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推广下,除了高邮外,这些草编工艺品还被分别送到南京、扬州等地进行展览,也受到一致好评。
在编织这些草编工艺品过程中,纪万洪因长时间编织、废寝忘食犯过胃病,也曾因用力过猛手臂拉伤,更因经常触碰稻草引起过敏。尽管如此,他对于编织的热情丝毫未减,敦煌仙女编织好后,他又开始编织起七仙女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在编织之前,稻草都要进行浸泡,所以每件编织品编织好后,想要长久保存,得首先进行暴晒,晒干后再涂上防护油,这是件费时费力的事。
“天气好时,我们都要将这些稻草人一个个搬到楼顶平台上晾晒,直到晒干、晒透为止。”采访中,纪万洪的老伴陈春娣说,虽然晾晒过程很辛苦,但一切都值得。“支持他的做法吗?”“肯定支持。”面对记者的提问,陈春娣没有一丝犹豫。她说,现在农村稻草很少见,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也没留意过,老伴用这些稻草编织成工艺品,留住浓浓的农村记忆,自己也感到很骄傲。
纪万洪笑言,家人的支持是前行的动力。不仅是老伴,儿子、儿媳时不时地还帮忙打打下手,年幼的孙子看到这些稻草人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因为编织,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过得非常充实。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草编有着很深的感情。”纪万洪感言,自己心中有一个草编艺术梦,打算将自己草编技艺申报“非遗”项目,通过这些草编,让大家意识到原来稻草也能成为精美艺术品,吸引更多人来关注和传承草编艺术,留住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