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周永梅 记者 朱亚萍)日前,记者从市委编办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实现“1+4”基层治理模式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取得了实效。
“三整合”改革启动以来,我市先破后立,优化基层组织架构,在乡镇设置“一办八局”9个职能机构,实行项目化管理、扁平化运行,从而打破了行政、事业人员限制,构建起简约精干、灵活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理顺职能,扩权与减负并举,结合乡镇迫切需要和实际承接能力“看单点菜”,赋予乡镇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31项、行政执法事项165项,厘清市镇权责,为基层减负增效;规范建设,打造政务服务样本,全面推行乡镇行政审批局“一枚印章管审批”,全力构建好“前台+后台”运行模式和“审批+代办”机制,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通办”,打通了基层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软硬”兼施,开启智慧化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好市级和镇级指挥调度中心,打通政务平台、执法平台、部门数据等信息共享通道,目前各乡镇园区一体化信息平台已全部实现功能运转,有效构建起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日常监管新模式。
推动资源倾斜基层一线是“三整合”改革的工作重点。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动编制资源、人员资源等向基层倾斜,确保各乡镇(园区)在“三整合”改革中有位置做事、有人员干事、有能力成事。目前,已将上轮乡镇机构改革精简的88个行政编制下达给各乡镇,用于推动财政所下沉以及补充个别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园区工作力量;跨层级调剂事业编制80名,使乡镇事业编制总量增加12%,为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编制保障。
为保障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我市围绕“三整合”改革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手册,并举办了一体化平台操作、审批服务、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班,集中各部门业务骨干分批次培训基层工作人员,确保乡镇“能接权”“接好权”“用好权”。截至目前,我市累计组织专题培训6批次,参加人员242人次,77名执法人员通过培训领取了综合行政执法证。开展“培训成果查看”行动,相关部门陆续赴各乡镇园区实地查看基层人员实战情况,并根据需要多次召开工作指导会议,延续培训成果,切实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此外,组建“三整合”工作QQ群和微信群,建立周报制度,实时跟进基层“三整合”进度,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台账等方式,督导乡镇园区“三整合”工作,及时通报督查结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不打折扣完成到位,推动形成环环相扣、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