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6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植文化软实力 构筑文明新高地
  □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  王怀忠 

  菱塘回族乡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文化在此交相辉映,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创成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生态镇、国家卫生镇、全国重点镇、中华诗词之乡等。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设文化文明交相辉映的新高邮的决策部署为新的起点,厚植文化软实力,构筑文明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增强美誉度,把“文化兴”落细于每一项举措。坚持在“特”字上做文章,擦亮“民族杯”、打好“民族牌”。实施菱塘文化标识打造工程,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载体,打造菱塘民族文化标识;以古街古巷古寺古宅为依托,打造菱塘历史文化标识;以民族文化宫为中心,打造菱塘展陈文化标识;配套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招引文化产业项目,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以全市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为契机,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新举措、新方法,将“回回习俗”“石锁赛力”“菱塘桥的传说”等菱塘特有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充分挖掘菱塘特色美食文化内涵,以“美食搭台、旅游推动、宣传提升、融合发展”为宗旨,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特色美食休闲活动,擦亮“中国老鹅地标美食文化小镇”和“江苏省清真美食之乡”金字招牌,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提升宜居度,把“环境美”描绘于每一幅画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铁腕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让菱塘的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严格实施项目“两把关”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保护环境。突出点面结合、镇村联动,坚持高位标准示范引领和底线标准刚性约束相结合,将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美丽宜居村庄等创建与村庄污水治理、沟塘疏浚、厕所改造、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一体考虑、统筹实施,聚力打好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下转2版)  (上接1版)充分彰显菱塘全域自然之美、和乐宜居之美。按照“赏民族风情、尝清真美食、逛特色村寨、观湖畔胜景、感民族文化”的思路和“一轴一带两组团”空间结构规划,积极探索“业态、形态、生态”融合发展路径,统筹推进民族风情小镇,民族风情园、公共外交文化园、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园“一镇三园”重点项目落地,着力打造华东首席民族风情旅居名乡,不断提高镇村品质和能级。

  标注新高度,把“乡风淳”浸润于每一个角落。坚持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抓牢,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自信,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常态长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规范化建设。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增进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将创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抓好群众关注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发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以及乡贤作用,常态开展“文明新风户”“回乡好人”、菱塘乡贤等推荐评选表彰活动,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以及农村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自三和”菱塘精神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积极宣传两弹功臣乔登江院士等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注重提高文化惠民的精准度和含金量,放大文化感召力的乘数效应。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创新创建理念、方式、载体,打造和放大创建品牌,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成效,促进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悦读
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跑出“加速度”
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
图片新闻
江苏安全生产整治督导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召开
我市组织收看收听全省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监管电视电话会
厚植文化软实力 构筑文明新高地
报头
广告
高邮报一版要闻01厚植文化软实力 构筑文明新高地 2020-06-19 2 2020年06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