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原因,宅在家里,随着春意渐浓,也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向好,我戴着口罩,走向田间小路,踏青赏春,不由得想起一篇老课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春》。
踏青归来再读《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春》中给读者展示了美好春天的一幅幅图画,如“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而传神。写春草,写出春草的嫩、密、软、绿等特点;写春风,写出了温、柔等特点;写春雨,写春雨的寻常、细、密等特点。写雨之多:“一下就是三两天。”写雨之细,用比喻句和排比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将景物写活了,写神了。赏春读《春》,感受着浓浓的春意。
纵观全文,作者描写景物是讲究一定的顺序的。有空间顺序,可以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等。如“草色遥看近却无”,即写出了远观的妙处。《春》里有不少地方是按空间顺序描写的,如“春雨图”,作者由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托春雨的静谧,让读者分辨出景物的层次。又如时间(时令)顺序,作者写“春花图”即写出时间(时令)的顺序:“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桃树、杏树、梨树虽然都在春天开花,但还是有先后顺序的,这个顺序是不容颠倒的。
在描写景物时,运用适当的方法技巧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又是《春》中语言的一大亮点。那种什么方法也不用的语言,只能是干巴巴的、乏味的,无生动形象可言。《春》调动起许多的修辞方法,每每读此,读者无不感到春风扑面,由衷地爱春、颂春。如作者描写春风,用多种方法写出了春风和煦、芳香和悦耳:“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的方法,作者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温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的方法,通过比喻进一步写春风的温暖和柔和,无形的风,让人可感可触。“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构成一个排比句,通过人的嗅觉把春风的芳香写了出来。
写景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朱自清的《春》,通过写春风、春草、春雨、春花等,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勉励人们爱春和惜时。我们要像朱自清那样,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所描写的景物当中,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