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痕留白马荡
  □  淖柳

  1985年春节前夕,时任高邮副县长的老红军袁保全,十分关心下属机电灌排站、耕作队的生产安全和职工生活,接连深入东片几个公社巡访、检查和慰问。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天寒地冻,袁老一行乘三垛区委的小轮船巡查了三四个农机站,又越横泾河经白马荡,赶往张轩公社白马庙的机耕队。此时夜幕降临,河水结冰,轮船在河、荡中缓慢行驶,冰层越来越厚,船头撞击冰块声越来越大,锋利的冰块像刀一样割着船头,从安全考虑,小轮船只好停在前不靠庄、后不着店的白马荡中。冰无际,白茫茫;寒风啸,船孤寂。几个人的心紧缩着、担忧着。面对困境,袁老没有半点惧色,反而安慰说:今夜的饥寒,和长征途中的遭遇相比,真是差远啦!袁老还讲起了长征路上的故事。夜宿白马荡,情暖寒风中。第二天清早,荡边的村民发现了困顿中的轮船,迅速通知农机耕作队。不一会儿,机耕队队长王鹤凤和几名机工,乘船破冰而来,把大伙接上岸。(详见2019年11月20日《高邮日报》3版《老红军袁保全》,作者:丁长林)

  30多年前的往事,深深地印在丁长林的心中。作者的深情回忆,如诗如画、如泣如诉。老红军袁保全心系基层,关心职工的情怀感动人,不畏艰辛、与民共苦的精神感化人,继承传统、再立新功的业绩鼓舞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形象激励人。老红军袁保全在那个冬夜里的言行,既无痕又有痕。寒来暑往,荡面上的冰,结了化了;小轮船,也早已破了散了。冰封白马荡的那个冬夜,成了翻过的历史。人在做,天在看。冰封、轮船、往事,可能已经远去。但袁老的事迹、精神和形象宛在眼前,依然激励后人前进。这个不平凡的冬夜,这个不寻常的闪光痕迹,永远叠印在清水长流的白马荡里,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下转2版)  (上接1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在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引领下,我市广大党员干部作风不断好转,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展。如今,高邮的科学发展迈上了新起点、新阶段,新阶段要有新作风、新风貌、新业绩。最近,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抓重点抓项目抓冲刺抓落实,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奋力开新业、创新绩。

  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继续以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持续发展为统领,以项目为天、招商为王,孜孜以求抓落实,求真务实创新业。坚决防止和克服外地曾经出现的瞒上欺下、无中生有的“编痕”,多说少做、求稳怕乱的“造痕”,台账展览、微信、QQ、APP的“留痕”,重形不重实、多看过程少看结果的“巡痕”。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实干之要,重在落实;落实之要,重在切实抓铁有痕。呼和浩特原市委书记牛玉儒说:“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他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有更多的获得感。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说:“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他创新思路带领群众战风沙、创新业,在百姓心中树起了丰碑。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业绩和毕生精力,体现了共产党人身先士卒、抓铁有痕的优秀品质和崇高形象。

  弹指之间,34年过去了。老红军袁保全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冬夜里,讲长征故事,斗眼前困境,谋群众福址,在冰结冰又化、波起波又落的白马荡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和形象。在全市“高水平小康、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以牛玉儒、谷文昌、袁保全为榜样,少关注领导注意不注意,多在乎群众满意不满意;少些雁过留影,多些人民心中有痕。继续积蓄和弘扬积极向上的朝气、创新发展的锐气、克服困难的勇气、高人一筹的底气、务实守正的净气,以“高标准、严要求、争一流”的过硬作风,以更务实、更科学的方法和绩效,践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指示精神,不断把高邮的各项事业向前推进,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天津大桥焊材集团焊材项目落户高新区
三垛项目冲刺劲头足
高邮荣登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县市
姚青独唱音乐会在文体中心举行
图片新闻
扬州市委宣讲团来邮宣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连镇铁路高邮综合客运枢纽站房封顶
痕留白马荡
报头
广告
高邮报一版要闻01痕留白马荡 2019-11-27 2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