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家访是必修课。老班主任在介绍经验时说,家访就应该把学生的缺点全盘托出,有一说一,如实相告,这样有利于家长配合你教育。我并不完全赞同,刚从学生时代走过的我完全能够体会学生和家长的心情。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绩优秀,都期望能从老师的嘴里听到赞扬的话。如果我们在进行家访的时候只报忧不报喜,老师刚出家门,家长就会对孩子“动粗”。这是我不愿看到的结果。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挨了责骂,他们心里就会想,都是老师告的状,于是怨恨老师,平日课堂上更加与老师作对,纪律自由涣散,学习缺点暴露无遗。这也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家访既要说好话也要说坏话。当然,这里的好话也是学生本身就具备的优点,而并非无中生有。
时同学,小学校园内就“小有名气”的一位学生,课外作业几乎没有一次是按时完成的,有的时候就连课堂作业也要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那字写的简直就是“鬼画符”;他还仗着自己身高上面的优势,经常欺负小同学,并且威胁他们,几乎没有孩子愿意和他交朋友。进入初中之后,我担任时同学所在班级的班主任。通过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心灵对话,我发现这个孩子内心充满着自卑感,他其实是用外表的强大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原因来源于家庭,从小爸爸妈妈离婚,内心缺少真正的温暖。
我决定对时同学进行家访。我的到来让时同学和他爸爸很吃惊。时爸爸吃惊之后,狠狠地瞪了时同学。我读懂了他的眼神,连忙解释说:“小孩在学校没犯什么错误。”时爸爸这才释怀地说:“我还以为这小子在学校犯了大错呢,老师都找到家里来了。”接下来我先谈到孩子身上的优点:他劳动积极,喜欢看课外书籍等。我把他身上能看到的优点全说了一遍。他爸爸很喜悦地说:“于老师,您是第一个来我家家访的老师,您也是第一个表扬我儿子的老师。”接着我又谈到他的成绩不太理想,希望家长和学校、老师配合。他爸爸很感慨地说:“儿子学习不用功,有时候都有让他辍学的念头。听了您的这番话,我一定多加管教。”
从此以后,时同学的作业按时完成,而且比以前认真多了。最令我感动的是他的作业本上出现了歪歪斜斜的三个字,那是他父亲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