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名城印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稀老人10年绘“故乡”
朱瑞庭(右一)
  □ 杨晓莉/文 王林山/摄

  明年是高邮作家汪曾祺诞辰100周年。汪老是高邮对外的一张文化名片,在高邮,有一帮忠实的“汪迷”,朱瑞庭便是其中之一。今年73岁的他不仅熟读汪老的作品,更以《梦故乡》作品集为背景,历时10年,用笔墨一笔一划创作出《梦故乡——扬楚里下河图》长卷。该画长14米、高70厘米,画中有4000多人物、400多幢房屋、300多株树木、近百艘船只等,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高邮城街景以及风土人情。 

  “完成这幅‘梦故乡’长卷前后花费了10年时间,这是我第一幅超10米的画作。画中描绘的是汪老先生《梦故乡》作品集中的大部分人物、场景。”25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市文广旅局,一走进会议室,朱瑞庭老人便热情地从书画桶中取出《梦故乡——扬楚里下河图》,一边打开一边介绍。

  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一幅气势恢宏的高邮版《清明上河图》气息扑面而来。朱瑞庭向记者讲述了这幅长卷的细节以及创作背后的故事。

  在电脑桌上完成长卷草图

  1947年出生的朱瑞庭,在孩提时代便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业余时间,他从涂鸦到临摹再到作画,画艺渐长,人物画、山水画更是惟妙惟肖,成为高邮首批加入省美术协会的会员。

  “我插过队、当过老师,后来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可以说这一生与笔墨纸砚结下了不解之缘。”朱瑞庭说,在文联工作时,他第一次接触汪老的《梦故乡》作品集,看到以前熟悉的人物、景致被汪老先生写进书里,当时便萌发了创作《梦故乡》长卷的想法。

  这一梦想直到2007年才得以实现。当年,退休后的朱瑞庭和爱人一起去上海定居,在帮助儿女们照顾孩子之余,朱瑞庭开始构思《梦故乡》长卷的草图。“祖孙三代居住在9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留给自己作画的地方并不大。”朱瑞庭说,这幅《梦故乡——扬楚里下河图》长卷的草图全部是在小小的电脑桌前完成的,前后共花费了5年多时间。

  草图的绘制可以说是作画的重要环节。为了真实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场景,朱瑞庭一次又一次翻阅汪老《梦故乡》作品集,根据书中的人、物、景构图,先用铅笔勾出轮廓,后用毛笔勾成墨稿,上墨时浓淡虚实,敷色时颜色深浅……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

  说起构图中最难的地方,朱瑞庭毫不犹豫地说:“气势和布局。”他告诉记者,一幅好的长卷风俗画,从构图上要能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和谐组织成统一整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要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要处理得恰到好处。为达到这些效果,他多次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观看《清明上河图》,从中找灵感、学经验,回家后再对草图进行反复修改完善,直至自己满意。在绘制草图的5年时间里,他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修改、完善上,仅图中大淖河一小景,为了衬托出大淖河和周边水系的融合,他在绘制草图过程中就修改了不下10次。

  数千人景物再现高邮风土人情

  4000多人物、400多幢房屋、100多家摊点和店铺、300多株树木、近百艘船只、77头牛马骡驴、成百上千只鸡鸭鹅;桥梁、城墙、集市、河流等地理环境和建筑交相辉映,喜轿、马夫、挑夫、观客穿插其中,骡子、马匹、家禽点缀其间,河面波光粼粼,河上船舟穿行……看着《梦故乡——扬楚里下河图》长卷,让人仿佛“穿越”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高邮城。

  “画中处处见水,‘水’面积占到整幅画的三分之一。”朱瑞庭介绍道。记者看见,在狭长的画面中 ,“鱼米之乡”高邮的水网特色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卷中水网纵横,水道交叉处更有着大面积的芦荡湿地。水面大小、河道宽窄、纵横疏密安插得当、巧妙。

  除了高邮的水网特色,长卷中绘制的民国时期高邮的风俗景物,大到建筑样式、桥涵、车船,小到生活用具、铺面摊头的陈设,人物的穿着打扮,以及商贩所卖的货物、街头墙上的招贴、店家的对联告示招牌,甚至人群的相互关系、精神状态,每一处细节,朱瑞庭都刻画得惟妙惟肖。画中既有繁华闹市中人物喧嚣、摩肩接踵的场景,也有江湖艺人街头卖艺、迎亲送子路人驻足观看、街坊围观起哄七嘴八舌的场面,更有迎神庙会十里长街万人空巷的盛况等。此外,骑马乘驴的、步行赶车的、坐着盘算的、跪着乞讨的、铺子买卖货的、肩压重担跑着的、赢了钱财笑着的、家人去世伤心的……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既错落有致,又具有情趣,充分展现出了民国时期高邮城的市井文化和众生像。

  在画卷中,记者看到一处小场景:一位老人正在悠闲地垂钓,在他旁边放置着一个炉子。朱瑞庭介绍说,在汪曾祺的作品集中,有一道美食,是边钓鱼边烹煮的“起鲜儿”吃法,这幅场景刻画的便是汪曾祺的父亲在一边钓鱼一边烹煮。记者发现,人们耳熟能详的《受戒》《大淖记事》《异秉》《岁寒三友》等作品中的场景在画中都有体现。

  从画卷中感知历史传承文化

  谈起当初创作的初衷,朱瑞庭感慨道,汪曾祺用文字留住了高邮的历史文化,自己绘出《梦故乡》长卷,是希望更多的人通过画面感知历史、传承文化。

  谈起绘制这幅长卷的艰辛,朱瑞庭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最艰难的是感到精力和体力不够。在完成草图后,朱瑞庭和爱人回到高邮,在家中2米长的画案上作画。他作起画来,常常废寝忘食。“他的一日三餐都是不定时的,有时候早饭、中饭一起吃,有时候中饭、晚饭一起吃。”朱瑞庭的爱人居爱霞说,自己做好饭后,冷了又热、热了又冷是常有的事,只要灵感来了,他可以没日没夜地画。

  作画时,朱瑞庭因为长时间站立甚至引发了静脉曲张。一次,在连续站立作画7个多小时后,朱瑞庭静脉曲张发作,疼痛难忍的他被家人送进了医院。从此以后,朱瑞庭选择了放慢进度,每次画一段时间后,便坐下休息,并再次构思。

  2018年春节,对于朱瑞庭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14米长的《梦故乡——扬楚里下河图》终于完工,期间创作的另一幅长5.5米、高1米的画卷《春风古驿图》也顺利完成。

  对这两幅画卷,朱瑞庭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将这两幅画卷展出。市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将会尽快选好合适的文化场所,将这两幅画卷展览出来,让更多高邮市民得以欣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名城印象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专版
   第10版:副刊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高邮市民守则
高邮市民文明行为10条
古稀老人10年绘“故乡”
高邮报名城印象06古稀老人10年绘“故乡” 2019-06-28 2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