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汪曾祺先生的家族情怀
  □  勤道

  家族是“家庭”和“宗族”的合称,是一个由血缘、亲情、伦理构成的生活共同体。家族情怀是指人们对家族的一种认同、依恋,一种难以割舍的血脉相连的情感。当然,由于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的缘由,家族情怀有浓亦有淡,汪曾祺先生属于前者,他的家族情怀非常浓烈。

  2013年我在研究明初右丞相汪广洋时,接触到《汪氏族谱》。《汪氏族谱》十六开,八大本,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编修,后经多次续修,最近的一次是1993年重修。在谱中我看到了汪曾祺为《汪氏族谱》写的序。序文虽然不长,但蕴涵着汪曾祺先生浓郁的家族情怀。他在序中简述了汪姓源流,字句间无不透出“汪氏虽非巨族”,但“文学之士”代不乏人的自豪感;讲到“续修家谱,其意至善”,就是为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最后写道:“绳其祖武,不坠家声,清白为人,永葆令誉,各尽所长,以利于邦国,嘱望来者,其共勉之。”希望汪氏族人,保持优良的家风家声,尽展所长,兴家利国。

  据《汪氏族谱》记载,公元前576年,鲁国国王鲁成公与夫人姒氏生下一子,“始生握手三日,及开,有字纹见于两掌,掌纹如剖,左水右王,指手为姓,汪名由取,亦即‘握纹堂’之由来也。” 此子为汪氏得姓始祖,后来做了颖川侯。从颖川始祖到第44世祖汪华,几乎世代为官,汪华初为吴国国王,后投唐,被封为越国公,受封地皖南,所以安徽汪氏多为“越国堂”。汪华生有九子。七子汪爽,为唐歧王府法曹,宋元时追封“忠德”。汪爽的后人73世汪冠世由安徽休宁迁徙到高邮,他便是汪广洋的祖父,为爽公派。继汪冠世迁居高邮后,汪华的长子汪建后人81世汪起凤也迁居高邮,为建公派。汪起凤是汪曾祺(89世)家族的祖先。汪氏家族世系清楚,迁到高邮的建公派,虽不算巨族,但称得上旺族。历史上有汪家大院、汪氏祠堂,今天还存有汪家巷、科甲巷等与汪氏家族相关的地名。

  为了弄清高邮现有不在谱中其他汪姓的源流,我去拜访参与修谱的汪连生先生。在汪连生家客厅,我意外地看到汪曾祺写的一首诗,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诗的内容是:“汪家宗族未凋零,奕奕犹存旧巷名。独羡小爷真淡泊,临河闲读南华经。应小爷命书,曾祺”。汪连生的祖父汪恒是汪曾祺的曾祖父,汪连生与汪曾祺父亲汪菊生是堂弟兄。虽然汪连生与汪曾祺年龄相仿,但辈份上长一辈,汪连生是汪曾祺的叔叔,高邮人称“小爷”。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汪曾祺对家乡、对汪氏家族非常关注,看到汪家巷名称就感到亲切,他为汪氏家族兴旺而高兴。二是对族中长辈非常尊敬。

  汪曾祺19岁时离开高邮,到1981年10月年逾花甲时才第一次回故里。此后又于1986年10月、1991年9月两次回到高邮。他每次回高邮都要探望他的亲戚及族中长辈。汪曾祺的生母在汪曾祺三岁时就因肺病去世了。汪曾祺的第一个继母也因肺病去世。第二个继母任氏娘,陪伴汪曾祺父亲度过漫长而艰苦的岁月,汪曾祺对任氏娘非常尊敬。任氏娘比汪曾祺大14岁,她与汪菊生结婚时,汪曾祺已经17岁了。任氏娘对汪曾祺很客气,称呼他“大少爷”,直到汪曾祺1986年回高邮时,才改口叫“曾祺”。据肖维琪先生介绍,1981年,汪曾祺回家看望任氏娘,有好多人陪同,家中也有好多人等着他,才到大门口,汪曾祺就要对任氏娘下跪,被众人劝住、拉起。1986年10月27日,汪曾祺借到扬州参加创作座谈会的机会回了一趟高邮,28日中午还要赶回扬州。27日晚,汪曾祺先生执意要去看望任氏娘。这一次,他一如既往地要行跪拜礼,被家人拦住,最终他还是单膝跪地向任氏娘表示问候。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家族观念、血脉亲情是人伦至理,是优良传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人家族观念淡薄,血脉亲情疏离,实为一种遗憾。在我们开展道德伦理教育时,汪曾祺先生这种浓烈的家族情怀不失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特别报道
汪曾祺先生的家族情怀
关于涉黑涉恶线索有奖举报公告
高邮报特别报道04汪曾祺先生的家族情怀 2019-05-22 2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