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学术休假结束了,80多人在雁荡山蹲了几天。
我已是三上雁荡,第一次距今快20年了。那时条件差,交通、食宿都很简陋,我们下榻在一座尼姑庵中。当时正好有一女大学生在庵中出家,身边还带一刚会走路的小孩。该女子亭亭玉立、眉清目秀、文静高雅,为何看破红尘,这着实引发我们诸多感慨。
第二次是随团队路过,匆匆一瞥,没有故事。
本以为这次时间从容,遂拟故地重访。但因集体安排,不便单行,加之天公不作美,故未能如愿,只好作罢。心中却不免有些遗憾。
夜幕降临,朋友们有的逛夜市,有的在打牌。我一人沿着山间小溪信步徜徉,听水声潺潺、蛙鸣啯啯,呼吸着掺和了野草香味的水气,迎着习习凉风,心中充满了快意。
远处断断续续飘忽而至的钟磬声不禁使我浮想联翩——“小师太还在庵里吗……那孩子差不多也该读大学了吧……”看来预想的寻访又将擦肩而过,明天我们将去海宁了,留些许神秘感倒也不错。
海宁是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的家乡,那可是一方文化圣土……刹那间,我突发奇想:何不学学金庸,也来一番“创作”呢。于是,便有了如下回目:
《书剑情缘》
第一回
落魄雁荡大侠多情留佳话
皈依佛门义女挥泪绝风尘
第二回
拾旧梦白云庵三探小师太
续前缘灵峰岩重演庵堂会
第三回
盐官镇难见当年钱塘潮
阁老府又读《书剑恩仇录》
第四回
钱塘江畔《人间词话》忆国维
海宁城内《爱眉小札》思志摩
第五回
情已尽心如水青灯黄卷伴钟声
缘未了遵母训海角天涯随父行
……
纯属搞笑,一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