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微信群里,哥哥发来青岛新房子视频,我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哥哥常年在青岛打工,一直租房住,尽管在高邮已买过房子,但能在青岛买一套房子,一直是他的心愿。看到哥哥在青岛也有了一个家,真为他感到高兴。高兴之余,记忆深处的阀门也被打开,似泉水汩汩而出……
有一次与朋友谈论小时候的事,我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夜里,生产队长到我家敲门,与大人说了几句话,并发给几只黑袖套。第二天,看见庄台上所有的人膀子上都戴着一只黑袖套。听大人说,是一位伟人离我们而去了。不光是朋友,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那时才三四岁,怎么记得这么清楚?我想应该归功于我家那个门搭子。两片木门,外面和里面都有一副门搭子,出门和晚上睡觉时,把门搭子套上,再加把锁就安全了。那天夜里,让我醒来的不是队长的声音,而是很响的铁质门搭子的碰撞声,哐哐当当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犹为响亮。
两片木板加上一副简单的门搭子,是我记忆中儿时的家,可见简陋至极。听母亲说,她嫁过来时,有一套不错的房子,因为爷爷奶奶家境殷实,在队里也算是小富人家。可是随着爷爷的离世,奶奶又年事已高,我家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更让母亲想不到的是,一次她和父亲在田里干活,奶奶在家生火做饭,竟然不小心着了火。等他们接到报信,从几里外的田里赶回家时,家里的东西已被烧得差不多了。还在襁褓中的我被一位大伯眼疾手快地连草窝子一起拖了出来,才幸免于难。当母亲和父亲看着烧个精光的家时,真是痛不欲生、欲哭无泪。一边是三个年幼的孩子,一边是所剩无几的家,父亲和母亲心里有说不出的苦。这些都是后来长大一些,邻居们告诉我的。
人总是要有个安身之处的,父母亲只好弄了个极简易的房子。用土砖垒起来的那种,屋顶是芦柴编成,上面盖一层整齐的稻草,用黄泥粘住,以防漏水。房间没有窗户也没有门,只有大门是用两块木板做的。房间里常年黑乎乎的,白天我是不敢一个人呆在里面的。等我长到七八岁时,就学做饭了。到屋里去量米时,我一只脚在房门外,一只脚在房门里,以最快的速度挖了几罐子米,逃也似的。
父母比以前更辛苦了,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记得那时,白天是见不到他们人影的,每天到很晚才收工回来。常常是我在邻居家睡了一觉,母亲回来把我叫醒了抱回家。那时家里的自留地是在几里外的六安河边,听大人们说,以后我们的庄台就全部搬到那里,为了种田方便。
老家农村有个风俗,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十年过一个整生日,把所有的亲戚请来聚一下,叫做“大做”。我十岁生日没有请很多亲戚,就是请舅舅姨娘他们几家至亲来聚聚。母亲与我说,家里房子还没砌,就不“大做”了。小小年纪的我很懂事地顺从父母的安排。那时我家在新庄台上临时砌了三间小屋,在正屋地基的前面。三间小屋自然是不方便招待那么多亲友的。
过了几年,父母像喜鹊衔草做窝一样,一点点地积累,再与亲戚借一点,我们家终于砌新房子了。我记得那时家里砌墙用的砖头都是自家烧制的青砖。我们那里有个土窑,像一座小山,里面码好砖坯,在窑洞处烧三天三夜,等砖头冷却之后,再请亲戚帮忙一担一担地挑出来。父母他们为了节省开支,硬是烧了三窑砖头,个中辛苦我都看在眼里。小小年纪的我也不知道能为他们分担什么,只能帮忙送饭、送些茶水。但那段日子里,我每天都是蹦蹦跳跳的,不管干什么都浑身带劲,新房子对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更让我们高兴的是新房的“上梁”。用一根顶好的木头做中梁,刷上油漆,锃亮锃亮的,上面担着大红的被面,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最热闹的要数“抢糕馒”了。坐在屋梁两头的师傅撒糕馒,我们不管大人孩子在下面抢。大家仰着脖子,紧盯着师傅的手,看他会朝哪个方向扔,随时准备冲过去抢。抢到糕馒的比现在中彩票的还要兴奋。待屋顶一块一块的旺砖铺好,上面盖好青瓦后,焕然一新的房子就大功告成了。房间和堂屋窗户都安装了玻璃,家里亮堂堂的。门口地上也用砖头铺成,干净极了。夏天的晚上,我们在砖头地上用两个长板凳,上面搁一张竹床,非常清凉,左邻右舍的都来乘凉,说说家常话。有时,在皎洁的月光下,我还为他们高歌一首,欢声笑语混着泥土的芳香,荡漾在欢欣的空气里,漂浮在悦耳的阵阵蛙鸣中……
由老家开往高邮的中巴车上,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两手紧紧地抓住一个小布包,忐忑不安地坐在靠窗口的里座,提防着小偷。只有她知道,这包里装着五千多块钱,那是哥哥托付她去邮城买水泥的钱,她丝毫不敢大意。都说高邮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好,如果不找亲戚托关系未必就能买到。到了城里,找到亲戚,我终于帮哥哥买到了称心的水泥。这个时候哥哥已成家,在外打拼几年,有了积蓄,看着农村都兴盖楼房了,我家也跟着形势盖了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小楼。家里铺上了地砖,厨房卫生间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拆老屋时,我心里满满的不舍,那个家里有父母含辛茹苦的心血,处处收藏着我少年的记忆和成长的足迹,处处流淌着我们一家的幸福。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前几年,哥哥一家在市区买了房子,不曾想现在又在青岛买了新房,如此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唯一不变的,是家的情结。家,是与亲人相聚的地方。家,是那么温馨舒适。虽然母亲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在我心里,挥之不去的永远是,煤油灯下,劳累了一天的母亲,还在穿针引线,为我们纳鞋底做新鞋,为我们缝缝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