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载风起云涌,数十载沧桑变化。从毛主席当年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全民健身的重要指示,标志着体育事业进入新时代。我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喜欢看篮球赛,直到如今,依然看国内外的联赛或重大球赛,只是年事已高,有时靠电视回放看比赛,一睹健儿风采。我想从邮城篮球场的演变说说全民健身给我们带来的康泰与乐趣。
第一个公共篮球场
解放初,高邮城区的第一个公共篮球场在哪里,在城西的大校场抑或在人民公园内?非也。我和初中同学都认定在圣宫前、虹桥北,在十多棵苍松环拥中,有一块土篮球场。说它土,因为它是土质的,又因为它的篮球架及有关记分设置都很“老土”,篮球架只是一块木板钉在两根木柱上,记分是用粉笔写在小黑板上。我放学回家路上,每每看到球赛,就站在场外边,脚就不挪窝了,一直到夕阳西下比赛结束,才乐滋滋回去。
当时球队众多。我记得有搬运队、金融系统的银鹰队、文教系统的钟声队、公安队伍的前卫队。我对家对门的血防部门的“五四”青年队印象忒深,他们打过球后汗湿的衣服不少是由我母亲洗的。我和同学常看球,渐渐知道什么叫“带球跑”“打手”“阻挡前进”等犯规动作,也知道什么是“抢断成功”“三步上篮”,那些球员带球切入,一个急停,两分,真神。
有了第一个公共篮球场后,又有了民警大院、人民公园的篮球场。最后,才有了人民剧场对面土坡上的篮球场,临街一面,还专门用网络拦住以防球打到街上。其时,朱葵已是文教队的主力,一场球赛拿头二十分,我把此事写入了《朱葵艺术传》。看球乐趣只是觉得好玩、多变、刺激。我也打过球,但从未参加比赛。
篮球场上健儿多
篮球场上唱主角的自然是篮球健儿。我一直记得民警前卫队有个袁良才,此人个头略高,墩实,臂肌、胸肌把球衫撑得紧绷绷的。因为他秃顶,人称袁花头,也与他打球花头经多有关。他防守时,常左右移动,乘人不备,抢球在手,直冲篮下,让人防不胜防。进攻时,“三步上篮”是他的拿手好戏,对方奈何不得。由搬运一中队、三中队组成的搬运队,曾有一高一矮队员,两人配合默契,传球到位,他们所在的队是可以与前卫队抗衡的强队。邮中有个又高又壮的孙泽民,还有一个虽个矮但很墩实的倪宏谷,加上被人昵称“小土匪”的夏家方,三人是出名的“铁三角”,联手制胜,并不少见。
“五四”青年队王家杰专司后卫,与打前锋的陈景春都是主力队员,尽管血防工作很忙,但是一天不摸球,似乎生活中少了一点什么。他们打球既是为兴趣,更是为了健身。当时时行一句话,要健健康康地为人民服务四十年。张国治是前卫队3号,个头1.82米。每到他上场,看球的观众就喊:“老三号,投一个!”其实,抢前场篮板球是他的职责。他与袁良才心有灵犀,抢到篮板球后,一个长传,袁花头得球后,一个转身,旱地拔桩,高高跃起,球入篮框,引来一片喝彩声。他们在人民公园内球场比赛,常引来到县里参加开会的乡镇干部观看。
张国治告诉我,打球就是为了拼个高低。在他看来,练好身体干好工作,值。以致他妻子生养孩子,张仍然转战城乡。由于他个高,也曾给对方“盖帽”。当时有一个裁判耿万方,先在民警队后在人武部工作。其裁判的公正,动作手势的准确,带着幽默的微笑,其神态与况味,只有亲临现场者可以体会到。
体育馆的更新换代
1956年大运河拓宽后,在高公桥路兴建了一个体育场,该场东北角出现了全县第一块水泥篮球场,球员纷纷前去练习、比赛,县里也有了篮球代表队。不久,又配备安装了照明设施。夏夜,在那儿比赛,球员挥汗如雨,观众为自己钟爱的球队鼓掌,高兴得犹如夏风沁人。
县里第一个体育馆就在此问世。从1986年11月动工,到1992年10月落成启用,历时六年,可见改革开放初期,县财力的艰难,但是篮球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其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设备齐全,功能多用。这里篮球场是木制地板,其罚球点、三分线弧形圈、篮板大小、篮板下沿离地面高度都是标准化的。当然,有关场面的标志已被不同色彩或排列方向有异的木板固定,无须从前用一个铅皮制成的圆滚子将石灰“滚好”线条。
我记得1993年4月和1997年10月在此分别举行了首届中国双黄鸭蛋节和首届中国邮文化节,盛况空前,高邮市委、市政府用这两张烫金名片,开始了与海内外的对话。有时体育馆举办晚会,大腕明星云集,一票难求。这里举行过省队的篮球表演赛、少儿书画现场比赛。平时还正常举行早晨舞会,收费很低,节日免费。舞客老中青皆有,以此作为晨练,也舞出了生活的斑斓。
如今,老城区的体育馆连同后续兴建的游泳池(馆)、门球馆依然适应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而新的市文体公园屹立于海潮东路北侧,总建筑面积为11万多平方米,其中体育馆占地面积是老体育馆的3倍,其座位有近4000个,在此可以举行重大的篮球比赛和其他赛事。现在许多企业、机关镇乡,甚至绝大部分村都有标准化篮球场或一个篮球架、半个水泥或橡胶平底的篮球场。我家东侧的蝶园广场就有一个标准化篮球场,有人打篮球,也有女同胞打柔力球,一场多用,其健身意境颇有“花香蝶自来”的味道。
全民健身竞芳华
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一共识已在全市体育事业发展和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及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愉悦心情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
多元化的体育活动,打篮球只是其中一朵绽放的花。围绕高邮湖、大运河打造我市体育地域品牌赛事,已成为热爱和重视体育的热心人士的职责和义务。全程5公里的横渡高邮湖活动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受到了国家级和省级媒体的关注。而全程200公里的环高邮湖自行车赛,自2010年以来,已举办了九届。
徒步跑、快走、慢跑、疾走是高邮数以千计跑友的常态。这里,我们不能忘记两位跑步达人,原市级领导尤泽勇和原工商局的文友曹明,前者推动了我市自行车、马拉松及半程马拉松赛事的开展,后者则是带领全家跑出了快乐的每一天。我和妻子亦坚持多年,常跑不懈。为跑步,我已跌过两次跟头。幸好无大碍。
截至2017年,我市体育局已连续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这是表彰,更是激励。它鼓舞着我们全民健身,踏歌而行,迎来“强富美高”新高邮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