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邮家博物馆馆庆一周年时,黑龙江的王若维捐赠给中国集邮家博物馆8件上过太空的珍贵邮品,有长城、黄河、长江、刘海粟作品选等整版邮票。此外,还有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开通纪念封,有神舟六号、七号、九号、十号、十一号搭载纪念封。所捐邮品中,“太空飞行封”最为珍贵。这枚“太空飞行封”左下角是卫星图案,右上角贴1.2元太阳神鸟邮票,封名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太空飞行搭载纪念”,落款“黑龙江航天集邮研究会”,封上盖有五枚邮戳:中国邮政太空邮局2013.6.21.邮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兰州二十七支局2011.7.28.搭载入舱邮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兰州27支局2011.9.29.邮戳、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梅尔2013.6.26.落地戳、北京航天城2013.6.28.邮戳。
1992年9月21日,中央专委会批准实施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太空飞行21小时后,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顺利着陆。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又进行了3次无人飞船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2003年10月,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2005年到2016年,又相继进行了神舟六号、七号、九号、十号、十一号载人飞船,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每次航天飞行任务中,各个航天单位和相关组织,都搭载了相关邮件邮品,王若维先生所捐赠的“天宫一号太空飞行封”就是其中之一。
王若维向我介绍:2011年7月28日,在北京方圆公证处公证员的见证下,由王若维制作的“天宫一号太空飞行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装入天空一号实验舱内,并于2011年9月29日21时发射升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先后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实现6次空间交会对接,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返回地面时,将搭载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的太空邮局专用邮袋取回放入神舟十号返回舱内。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26日平安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并于27日运至北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6月28日,各搭载单位和公证人员参加了神舟十号返回舱的开舱仪式,取出了经公证处封装的搭载物品包装袋并存放至北京方圆公证处。9月10日,公证人员及公证申请人在公证处对搭载的邮品进行清点、确认,核对无误后在“太空飞行封”上加盖了北京方圆公证处钢印,并出具公证书,证明黑龙江航天集邮研究会递交的“太空飞行封”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搭载物之一。
这枚“天宫一号太空飞行封”很有价值、很有意义:首先,它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至2013年6月26日返回地球,在太空中飞行了637天,成为世界上在太空中飞行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封”,是航天集邮的重要素材。其次,它见证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太空飞行,见证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见证了中国航天的辉煌历史。
王若维,1954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特种容器设计与制造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代表学校在北京从事航天事业20多年,从1994年北京航天城开始建设直到目前为止,全程参与了神舟飞船大型试验设备,航天员训练和测试大型设备的研制,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航天员模拟失重训练水槽”槽体、舱外航天服低压试验舱舱体设计与制造、北斗导航卫星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以及空间站专用大型环境模拟设备建设项目的哈工大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王若维现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批会士、黑龙江省集邮协会副会长。他主集航天类邮品,他的《神舟飞船及其太空飞行封》邮集多次在全国邮展获大镀金奖、金奖,在纽约世界邮展上获大镀金奖;编组的“航天与集邮”的课件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宣讲50余场,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他对中国集邮家博物馆非常关心。去年12月8日,我与他一起在绵阳参加全国老年集邮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又同时当选为老年集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会议期间,我向他介绍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有关情况,他当即表示要捐赠上过太空的航天邮品。今年9月,我打电话请他来高邮参加馆庆一周年活动,他欣然应允,并说一定捐给你们好东西。他在向我展示他所捐邮品时,对我说:“我捐这些邮品给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目的是宣传我国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普及航天集邮知识,推动航天集邮发展。”
“太空飞行封”蕴含的内容太丰富了,它为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增光添色。我们一定要在显要位置把它展示出来,让观众领略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