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塘回族乡境内的双庆河,紧邻集镇区,开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承担着灌溉、排涝、交通航运等众多功能。同时,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菱塘的变迁与发展。但因对河道水环境保护不到位,致使该河道水质恶化,污染较为严重。
今年年初,在菱塘水务站的探索和建议下,乡党委政府在双庆河上试点了水质生物净化工程,投入资金20多万元,在河道中设置了生态浮岛,安装了曝气机,使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双庆河属于断头河、死水河,水体不流通,经过阳光曝晒,水温上升,水体中微生物生长,造成水质恶化,水质断面检测多项指标严重超标。
为从根本上治黑臭、活水源,菱塘水务站积极建言,并带头落实“河长制”及“263”工作等具体要求,由菱塘回族乡党委政府组织乡“263”办公室、河长办、水利、环保、财政等部门单位,对双庆河整治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以谋求确实可行的河道治理良策。
在讨论中有人认为,按照河道整治一河一策的要求,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治理方案,再投入巨资进行工程整治,才能取得治理成效;也有人认为,全乡8条乡级河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水质问题,所以只能简单应付一下,大手笔投入资金压力太大。
根据调研掌握的双庆河实际情况,菱塘水务站跳出思维定势,解放思想,把办公地点前移到整治现场,现场研究谋划新思路、新方法,找到既易于实施、又富有成效,同时也可复制、易推广的治理良策。该站通过研究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果在双庆河上建造一座放水涵闸,把水放到低处圩区内循环流动起来,通过定期排放,引入高邮湖活水,那将在投入资金不大的情况下,彻底治活改善双庆河水质,同时也为乡内其他河道的整治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
解放思想天地宽。现场调研、广纳民意,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目前,根据各部门研究制定的治理新策,菱塘回族乡党委政府已邀请设计单位对双庆河放水涵闸进行了勘探设计,并将在年底前完成工程施工。届时,双庆河将以崭新的面貌成为菱塘乡境内的又一条清水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