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记者如约来到陈根田家中。推开大门,满园绿色植物让庭院里生机勃勃,63岁的陈根田正坐在走廊上品着茶、读着报,享受着惬意的生活。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热情的陈根田道出了自己的庭院情。
身在城市追逐“田园梦”
陈根田老家在菱塘回族乡,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他,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怀,特别喜欢农村的自然风光。1980年,25岁的陈根田离开老家,到城里拜师学艺,油漆工便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学成后,他留在城里四处做活,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湛的手艺,渐渐地有了名气,找他做活的人越来越多。“当时,高邮城虽然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但古色古香的房屋却有很多。”陈根田说,那时候,他经常为人家装修新房,活干多了,看得也多了,不知不觉中,也喜欢上那种古色古香的房屋。买一套那样的房屋,再像农村一样,在家前屋后种上花草树木,在城里享受田园风光,成了陈根田心中最大的梦想。
1985年,陈根田开始经商,一步一步积累财富。1988年,陈根田拿出3万元积蓄在馆驿巷内购买了一处约300平方米的民房。陈根田告诉记者,当初购买这处民房时,家人都不太赞成,因为那时候,高邮城主城区在中市口一带,馆驿巷非常偏僻,交通也不方便。然而这并没有打消陈根田购买的念头。“买这处民房时,就看中它的面积大,可以实现自己的‘田园梦’。”陈根田笑着说。
1991年,陈根田对购买的房屋进行翻建,青砖小瓦、白墙照壁、回廊挂落、圆柱花窗、假山池塘……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成了他的首选。为了给自己的“田园梦”留下空间,300平方米的面积,建房面积只占了其中的一半。 古色古香的房屋造好后,陈根田又开始打造院子。记者看到,院子的最南边是一口约10平方米的池塘,池塘周边配有假山,偌大的院落内,数十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犹如一个大花园,身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用时间和汗水换来快乐人生
说到院中数十种花草树木,陈根田感慨地说:“这些花草树木都是我栽培的,我对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有着很深的感情。”
在院内,记者看到地上铺着一块块麻石砖,砖与砖之间的缝隙里还冒着一撮撮小草,郁郁葱葱。陈根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之前撒下的草坪种子长出来的,为的是增添院内的绿色。他还定期对麻石缝隙进行清理,防止缝隙堵塞,阻碍了草坪的生长。院内有一颗大大的枣树,树上挂满了果实。“这颗枣树和我的儿子同龄。”陈根田说,房屋建成后不久,爱人夏宏梅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他便买了颗枣树种在院子里。除了枣树外,其他大部分花草树木都有属于家庭的意义:爱人名字里有“梅”字,他就在院子里种上腊梅、三角梅;他偏爱树类植物,就种上了桂花、杏树、芭蕉等;孩子们从小也喜欢花花草草,他就学习养花养草……
陈根田说,既然养花养草,就要把它们养好。为此,他购买了不少园艺方面的书籍,根据书中的知识,每天挨个服侍它们: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对此,家人和左右四邻都笑称老陈养花养草犹如养孩子一般仔细。“社会发展越快,钢筋混凝土的高楼越多,城市接近自然的地方就越来越少。”陈根田说,这100多平方米的院子是家人们接近大自然的一个好平台。
除了养花养草,几年前,陈根田又开始用陶罐等容器,春天种草莓,夏天种番茄、茄子,秋天种菜,冬天种豆,每季都忙得不亦乐乎。院内种菜并不全是为了食用,最主要的是让家人即使生活在城市里,也能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他说,一年四季,花开花谢、此消彼长……栽花种菜的人,付出的是时间和汗水,收获的却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快乐人生。
田园式庭院成乐园
陈根田精心打造的田园式庭院不仅成为一家人的乐园,也成了亲戚朋友、左右四邻们前来游玩、赏花观景之地。
陈根田告诉记者,如今他与妻子都已退休在家,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们的生活并不孤单,每天家中都非常热闹,来家中玩的人很多。有时是左右四邻来看一看、玩一玩,有时是亲戚、好友来打打牌、喝喝茶,孩子们也经常带朋友来家中做客。“我和爱人生活既稳定又安逸。”陈根田说,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到院中看看花草树木,照顾好它们;下午约上几个朋友,聊天、打牌、喝茶。他还学会了上网,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扬州私家庭院艺术研究会高邮分会,结识了许多同样喜好花草树木的同龄人,大家时而通过网络分享经验和喜悦,时而一起外出参观、游玩,十分充实。记者了解到,在陈根田的带动下,夏宏梅在退休后也开始种植多肉植物。
近年来,盂城驿的扩容改造工程让馆驿巷的面貌焕然一新,到陈根田家中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候还有路过的外地游客。每当看到陈根田300多平方米古色古香的住宅和种满植物的庭院,大家都羡慕不已,直称这是别墅、豪宅。每每听到别人这样说,陈根田都会摇摇手说:“这不是别墅,更不是豪宅,只是农舍而已。”陈根田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田园梦”,如今,在一花一草一木中,陈根田和爱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