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记者从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去年,该协会共受理咨询申(投)诉举报523 件,接待消费者来访咨询 440余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5万元,按期办结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80%。这些投诉案件中,涉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合同、广告等多个方面。记者选取了部分典型案例,以提醒消费者警惕消费陷阱,增强维权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警惕“感恩答谢会”专坑老年人
胡大爷和老伴均年过八旬,身体都还硬朗,平日也关注养生。小区附近开了一家老年保健品店,他们俩成了常客,量血压、做理疗,与销售员小杨俨然成了“忘年交”。年底,小杨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为答谢忠实客户,公司组织一次无锡短途游,包吃包住,两天只要100元。胡大爷夫妇俩报了名。到无锡,保健品公司就带他们参观了保健品的生产厂。第二天,主办方把一行人带到一家五星级酒店,说是召开“答谢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先后上台致辞,还邀请养生专家现场免费体检、指导,并推荐公司新研发的保健品。胡大爷记得,有五六名老年人现身说法,关键词就是“包治百病”。在主办方的撺掇下,胡大爷买了氨基酸和氧能源各4盒,共花去两万多元。胡大爷旅游回来后,经人提醒才意识到上当。
市消协指出,近年来,类似胡大爷的经历不断在消费者身边发生,尤其是岁末年初,一些无良经营者往往以“感恩答谢”“回馈老客户”的名义,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免费的招待会、恳谈会、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活动,诱骗老年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甚至是“三无”保健品,有的甚至打着“无效退货”或“交付订金就可终生免费享用”的幌子,在骗取老人钱款后即逃之夭夭。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务必远离此类感恩答谢会等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理性对待商家优惠促销
每逢节假日,各大商家都会组织大促销,推出赠送优惠券、折扣券、赠券、赠品等各类优惠活动。商家的促销是否真优惠?这里面的玄机可就多了去了。
去年年底,线上线下很多商家以年终促销为噱头,推出“满返”活动。参加“满返”活动的商品销售价基本没有整额,消费者为了凑够整额,必须再购买其他商品。王女士本来只想买瓶面霜,价格是1098元,为了凑到1500元的整额,她又多花了几百元,买了一个并不需要的商品。
市消协指出,商家推出这类促销活动时,是经过周密和专业计算的,看似为消费者送来优惠,其实是一个连环套购的营销手段,消费者购物后的消费额总是和最贴近的促销标准相差几元钱,所以往往要花费更多钱,陷入循环购物的“无底洞”。很多消费者拿到购物券、优惠券后,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这些“券”有诸多限制条件,有的赠券只能购买商家指定的滞销品、临期商品;有的赠券在购满规定金额后方能使用;有的指定商品标注价格优惠,但实则没有优惠甚至高出同类产品价格。
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诸多诱惑时,应保持理性,按需消费,货比三家,谨防虚假打折,避免因贪图优惠而盲目购物,或掉入商家精心设置的“循环购物”“明降暗涨”“先涨后降”等陷阱。
此外,在超市门口、购物中心等处,常有赠送牛奶、食用油、食品、工艺礼品等活动,但有些“赠送”需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市消协特别提醒,这些涉及个人信息的“赠送”往往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新型诈骗,骗子利用所取得的信息开通账号进行贷款等,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间背负巨额债务。消费者一定要谨慎。
预付式消费需防“吞钱”
年终岁初是各类商家推销预付卡的高峰期,有些不良商家借机设下“美丽陷阱”,吞掉消费者预付卡中的钱。
刘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一家美发店里消费。看到这家店不但装修豪华、服务项目丰富,而且店员服务也很热情贴心,刘女士就经常光顾。时间一长,就有熟识的店员向她推荐店里的会员卡,声称只要充值一定金额,就可享受极大的优惠折扣,单次200元的美容服务,办卡后只需几十元就能享受到。刘女士听了觉得比较划算,就办理了会员卡并充值五千元。没想到才过了几个月,美发店就毫无征兆地歇业了,会员卡里还有两三千元没有消费,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
市消协介绍,近年来,凭借消费便捷、优惠力度大等特点,预付式消费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对商家而言,预付式消费利于稳定客源,能迅速回笼资金,因此,生活中的“卡”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相关的消费投诉也逐渐上升。餐饮、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洗车洗衣等服务行业是消费者办理预付卡较多的行业。作为消费者,要审慎了解商家的资信情况,注意充值金额不宜过大,对相关服务内容进行书面确认,最好与商家签订协议、开好发票并与刷卡单等凭证一并保存。
预订年夜饭遭遇“霸王条款”
预订年夜饭遭遇“霸王条款”,已成为近年来绕不开的典型侵权现象。市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口碑良好、诚信经营、安全可靠的餐厅。要尽量弄清每道菜的名称、内容、规格、价格等。年夜饭有哪些具体的收费项目也要一清二楚,如:可否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有无开瓶费、包间费等,避免因电话预订或考虑不周,导致后期维权证据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
市消协提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养成索要并保存发票的良好习惯。当与商家发生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时,请及时致电12315或向市消协组织投诉维权。